《长安的荔枝》马伯庸
微信读书第114本,用时2小时。
一个朝廷中等级很低的官员李善德贷款买了一处宅子,宅子里还有一棵桂花树,想着秋天时住进来桂花更茂盛。在选地方时他就想这里水源充足,妻子可以方便洗衣服,女儿喜欢洗澡也方便。虽然很贵,但是一想到自己在长安城有了一席之地,一家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了,在他买房间的这一天,他请了一上午假的,下午还要赶去上班。他今天做了如此重大的一个决定,想着庆祝一下,便想租一头健驴,又想到接下来背负的巨债,到底搁回三枚,只租了头老驴。
回去时朝廷中的同事都对他很亲和,请他吃了饭喝了酒,虽然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这样的氛围使他很满足,那些都是他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喝的酒。喝酒时,他的领导给了他一个差事 荔枝煎 ,这种差事给皇帝办事,可以捞很多油水。他开心的就回家去,喝酒醉了摔了一跤,刚好把指派令摔了出来,他突然看到 不是荔枝煎,而是荔枝鲜。所以这不是一份好的差事,而是一道催命符。六月份的天气要从岭南运回新鲜的荔枝,这根本就不可能。荔枝的物性,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从岭南到长安,远近不下五千里路,无论如何也赶不及啊。他想到自己被坑了。谁让他恰好在这一天告假去看房,众人一商议,把不在场的人给推出来。
他现在不想去揣测这些蝇营狗苟的心思,只想回家跟家人在一起。可是,这差事做不好是要掉脑袋,自己死了贷款还不上妻子也要被卖做奴隶了。浑浑噩噩的走着碰见了朋友,一起喝酒时讲了这件事,一个朋友提议要不和离,这样就不牵扯了,另一个朋友提议说要不试一试去运一下荔枝,总不能没尝试过就放弃。
动身去了岭南,他是在跟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作战,但别无选择。为了挽救家人和自己的命运,只能殚精竭虑,在数字中找出一线生机,他希望即使最终失败了,也不是因为自己怠惰之故。寻找种荔枝的阿僮讨教保鲜荔枝的方法,从荔枝品种到储存方式,从转运载具到转运路线,从气候水文到驿站调度,无数变量彼此交错,衍生出恒河沙般的组合可能。做胡商的苏谅携带队伍出发。四条路线,各有优劣。并不奢求能够一次走通,只想知道新鲜荔枝最远可以运到哪里。实践后也仍在害怕。他说,我这辈子,从来没花过这么多钱在一件毫无成算的事情。“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在运送荔枝的时候,他也在不断更新线路上荔枝的状态。在格眼簿子的图例里,赭点为色变,紫点为香变,朱点为味变。而墨点,则意味着荔枝发生褐变,流出汁水,彻底腐坏。实践后还是差了一点,又想起如何保鲜,那就别摘下来呀。后来的方法是把荔枝树砍下来,再加上之前的方法,这样总能运到吧。在感觉鲜荔枝可以送到长安时,岭南的人害怕圣上怪罪可以送到为什么不早早送,长安的人既然可以送到就多送些。贵妃要吃,那贵妃的亲戚家人也要吃。这样运到,六月初一运抵京城的荔枝数量,要追加到三十丛。因为可以运到,那贵妃的亲戚也要吃,加上运送的风险,更加大的荔枝的数量,砍伐荔枝树。原以为成了皇庄就无人欺负,可最后的变本加厉都是人的野心。苏谅的要求也没能满足。是没能力满足。可无论坐骑跑得有多快,李善德都无可避免地,在自己的良心上发现一处黑迹。
最后,“我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我本想和从前一样,苟且隐忍一下,也许很快就习惯了。可是我六月初一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残碑旁,看着那荔枝送进春明门时,发现自己竟一点都不高兴,只有满心的厌恶。那一刻,我忽然明悟了,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李善德得罪了右相被发配到了岭南,在那里和妻子女儿住在阿僮的荔枝园补种荔枝,给苏谅写了封信,给昆仑奴立了碑,这样也算完美结局。在阿僮问妻子时为什么从长安搬到岭南都不怨李善德,妻子回答说,二十多年了,他在长安为了生计奔走,其实并不开心。如果这么做能让他念头通达,那便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李善德“他这个人呐,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从开头买了宅子后的开心窃喜,收到牌令后的胆怯,去实践时的睿智,到最后为了朋友去反抗的毅力,也是一个很普通的老百姓。作者在男主的人物心理细节描写和一些现实生活隐晦的人情世故,需要品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