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品第,最重一个活字

作者:黎荔

你知道古人取什么水煮茶吗?对于煮茶用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即首选山水,其次江水,最后井水。

接着《茶经》里又作出了更详细的说明,对于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濑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意为:山水最好选取缓慢流动的泉水、石池漫流的水;对于奔涌湍急的水则不要饮用,常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对于几处溪流汇合,停蓄在山谷中的水,虽看起来澄清,但是它不流动,从炎夏到霜降前,可能会有虫子潜伏其中,导致水质污染有毒。如果要喝这种水则应先挖开一个缺口,让污秽的水流出,等新的泉水涓涓流入再饮用。而对于江河水和井水,则是“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意为:江河的水,到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陆羽将煮茶之水排定座次:山水为上,江河居中,井水为末。今人观之,不免愕然:井水幽深,澄澈可鉴,何故竟屈居末位?岂是古人味觉有异,抑或别有幽微玄机?

在我的印象中,反而江河水是混浊的,一场暴雨后,河面上漂浮着枯枝败叶,久雨催涨的大河,地面标识一无所剩地被河流淹没,并浪奔滔滔地冲向下游。在我的家乡,有著名的冰泉古井。在冰泉冲附近有一口井,井水清澈甘甜,用井水冲烹调制豆浆,香、醇、浓、滑、甜,尝起来豆香浓郁,入口顺滑细腻,用羹匙舀起,滴至碗中,如一串断线的珍珠,莹光闪闪地落下,故又称“滴珠豆浆”。“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外地人来我家乡小城作客,热情的家乡人会力荐他们去尝一尝这醇浓甘甜的味道。冰泉豆浆能蜚声遐迩,自古认为关键是得天独厚的冰井泉水与独到的制作工艺。井水是经渗透而成,古人经过生活体验,认识到挖井是获取清洁水源的重要措施。数千年来,人们聚居的地方,一般多以挖井取水作为供水来源。这口700多年历史的冰泉古井,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原因和风俗习惯,至今还在被人们使用。但是,现在冰泉冲离市中心并不算远,可想而知不可能有古代的水质了。

从《茶经》提炼一下煮茶用水的讲究,即要用“清水”、“净水”、“活水”。首先,水质应“清”,无色透明,清可见底,专业话讲就是浊度低,这是基本要求。其次,水要“净”,到远离人类活动的地方去取水,水要干净无杂质,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人畜活动引起生活污染,影响水质。这个问题放在现在更加突出。最后,水应是活水,水源须流动,流水不腐,新鲜。在茶圣陆羽眼中,水之品第,最重一个“活”字。

山水所以拔得头筹,盖因其得天地自然之精魄。山涧清流,汩汩不息,穿林过石,如天然滤器,涤尽尘滓;更兼得岩石中矿物滋养,苔藓处清芬润泽,成为陆羽眼中“真活水”之典范。试想取水于林嶂山涧:溪流淙淙,于碧苔石隙间蜿蜒而下,掬一捧入口,清冽甘芳,如山岚灵气在舌间轻灵跃动,这活水之韵,恰是天地赐予的至纯甘露。

江河之水,则以其浩荡之势,得“活”之形。长河奔流,不舍昼夜,虽不免挟裹泥沙,然其磅礴生命力足以自清。若取水于江心,皓月当空,水天一色,一叶扁舟载着汲水人向江心深处而去。江涛翻涌不息,如巨龙吐息,纵有微浊,其沛然莫御的生气,足以荡涤浮尘。此水所烹之茶,亦能得天地开阔之气韵。

至于井水,在陆羽的时代,却常常意味着“凝滞”与“潜藏”。

井壁幽深,水脉沉寂,日月光华难透,水底之气难舒,成为陆羽笔下“滞”与“死”的象征。尤其古时井壁多以砖石简单堆砌,甚至土壁裸露,地表浊水极易渗入。长安城坊间深井,居民汲水时偶见水底淤泥翻涌,时有异味。贵族之家煮井水,往往需银壶慢煎以去土腥,水沸后仍难掩那一丝挥之不去的沉滞气息。更不必说近海之地,井水常含盐卤,苦涩难咽。此等“死水”,即使表面澄澈,又怎能入茶圣法眼,担起滋养灵芽之责?

井水,用现在的专业说法叫地下水,用井水就要用常有人汲水的井水,这也是一种常流活水的意思。把井水放在最后一位,这个观点应该是受到唐人陆羽经验的限制。一方面,古代人打井的设备没有现代好,井的深度估计也不够,那井水属于浅层水,水质自然就不太理想了。另一方面,井水也受地质影响较大。从自然角度来说,一开始井水还是清澈干净的地下水,但是经历了几百年后,水质也会被污染,所以定期淘井是必须的。否则,一口井深藏在大地的内部,青苔幽暗,青蛙虫蛇,它承受一切杂质,接纳各种渗透,时间长了,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水了。它失去了矿物质的甘甜,失去了土壤岩石的阴凉,你不消毒,就不能饮用了。

陆羽的品水之道,深植于对自然生机的敬畏与对流动不息的崇尚。所谓“流水不腐”,其真义正在于此。活水如生命之河,奔流中完成自我净化与升华;死水纵然一时明澈,终因缺乏天地之气往来吐纳,失却了那份灵动与鲜活。井水之末位,非关其表相清浊,实乃“生气”匮乏所致。

现代城市中,我们早已习惯拧开龙头便得“自来水”,甚至追求富含矿物质的“深层岩隙水”。这些水被管道驯化,被科技提纯,虽洁净却难觅天然活水的灵韵。每当我用现代滤水壶处理过的水泡茶,总觉茶汤温顺有余而风骨不足,少了一丝山野溪畔的清气——那正是陆羽所珍视的、源自活水的天趣与生机。

回望陆羽的品水观,其深邃处正在于超越了简单的甘甜清浊。那一缕活水中的天地精魂,才是滋养茶心、亦滋养人心的无上妙品。所谓“上善若水”,原来至善之水,必先是一泓活水,是天地间永不止息的呼吸与脉动。如今我们汲汲于科技净化,追逐所谓“矿物质”标签,殊不知茶碗中沉浮的,岂止是茶叶?更是我们对自然本真那缕活水的无尽乡愁,对一捧山水所承载的天地精魂的深沉呼唤。

井水漂洗着月光

而月光也在擦拭着井水

你看井水多像一头蓝色的鲸鱼,翻动着躯体。世事轮回

所有的喧嚣都将归于寂寥和更深的孤独

落日下,大地那么轻

仿佛一片羽毛

山脚下,一条河流赤足狂奔

鸢尾花,会如期开放吗

隔着河流,仿佛

隔着生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泡茶用什么水好? 对于煮茶用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即首选山水,其次江水...
    清水荷_5816阅读 14,278评论 0 2
  • 大自然滋润,草木皆有灵性,草木嘉木就是人和茶最好解读,茶的灵魂之母是水,水对于茶同时是灵魂伴侣!知音,不可少!...
    宁静而致远fff阅读 293评论 6 4
  • 得佳茗不易,觅美泉尤难。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
    周愚谦阅读 2,027评论 0 1
  • 天下十大名泉是茶圣陆羽在游历大江南北后,访遍天下名泉根据所品泉水特色,评选出天下十大名泉,分别是:谷帘泉,惠山石泉...
    cindy_dd78阅读 1,035评论 0 0
  • 《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
    愚牛侠阅读 68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