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无意间读到一篇张佳玮自作的张君宝路遇风陵的片段,感慨良多,粗表几句。
张君宝游宝鸡山时偶见一道一尼交手,吃惊于女尼所持短剑,似为二十一年前郭襄于嵩山用过,于是在女尼渐落下风、终究不敌之际出手相助,救其一命。
得证女尼确出襄门之后,张君宝不免又与之恳谈了数语。
尼:多谢恩公相救,风陵感激不尽。
张:师太法号叫风陵?
尼:正是,家师为贫尼所起。
张:可是风陵渡之风陵?
尼:确是,家师谓此为一生至重之所地。
......
张:她...她怎么忽然就出家了?
尼:本是家师心事,我实不便多言,但恩公问,不敢不答。家师闲游江湖二十年,本已无心俗世,加之家国剧变,即便看破红尘。
张:她...她连杨大侠也不寻了嚒?
尼:恩公听禀,家师素性潇洒,常对我道,寻过一遭,也便够了,又何必寻到。若她真要寻那人,只到终南山后,活死人墓去,又何必独骑青驴,独游天下。家师若真要寻杨大侠,早就寻到了,只是知道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
......
尼:敢问恩公尊名?
张:多多拜上尊师,只说我与她素未谋面,向非故人。我姓张,叫张三丰。
以上为张佳玮撰写,张君宝确否遇风陵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说法,却为我们思索故事的全局发展与后隐走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和思路。
“风陵师太”是确有其人的,她并未在金庸小说中以正身出场,只是名字被提及了一次,那是在《倚天屠龙记》锁困百尺高塔那一回。我小的时候看这一段时重点全放在苦头陀戏耍玄冥二老上,全然没注意到“风陵师太”这个名字,直到后来听人说,我才又重新去翻了一遍书。当时灭绝师太已知命不久矣,所以要传位给周芷若,她跟周芷若说:
“......郭公破虏青年殉国,没有传人,是以刀剑中的秘密,只有本派郭师祖传了下来......逝世之时,将这秘密传给了我恩师风陵师太......”
这便是神雕三部曲近三百五十万字里这四个字的唯一一次出现。
而这四个字,便是金庸给郭襄的一生做的最好的诠释。
我们都知道那句知名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但怎么误,金庸用这最简单的四个字告诉了我们。郭女侠十几岁青驴走天下,独行寻侠二十余载终出家,首席女弟子的名字,用的还是十六岁那年初见杨过时的风陵渡。
而张君宝终于成为了张三丰,如果我们只是从他的武学成就来考量,那完全是不足够的。
关于他的过去,除了《神雕侠侣》末尾和《倚天屠龙记》开篇中三个章回的正面描写,后文中被人言说的侧写也很重要。
有一章,张翠山一家刚从冰火岛回来,俞莲舟与他们说起张三丰百岁高龄依然闭关修研《九阳真经》,谈到了当年觉远大师背经时一旁听诵的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少林的无色,还一个就是郭襄。殷素素便道:武当和峨眉竟有这般渊源,这位郭女侠怎地又不嫁给张真人?张翠山怪她胡说,俞莲舟却答: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
俞莲舟何以知道这些事,自然是张三丰自己说的。
在张三丰还没叫张三丰,仍叫作张君宝的时候,他与郭襄有过三面之缘。
第一面在《神雕侠侣》的最末华山之巅一回,张君宝和师父觉远大师去追盗走经书的尹克西和潇湘子,在华山顶上遇见了五绝等人,张君宝的头被尹克西打伤,善良的郭襄取出手帕来为他包扎,张君宝正想道谢,但看到郭襄双目泪眼莹然,终究没敢相问。这一年郭襄十六岁,张君宝十三。
第二面在《倚天》的头章,天涯思君不可忘。郭襄骑驴闲游,寻觅大哥哥,巧至少室山,想起无色禅师曾是杨过好友,故上山求信,无奈空手而回。张君宝跟在她后面送她下山,隔着五六步不敢靠近,这时他已经知道三年前华山顶上她泪眼莹莹的原因了。郭襄叫他回去罢,并把无色禅师在她十六岁生辰时赠予她的礼物一对铁罗汉送给了张君宝。这一年郭襄十九岁,她已经寻找她的大哥哥很久了。张君宝十六。
第三面在十数天之后,昆仑三圣挑少林,张君宝使出了铁罗汉上的拳法,而自学武功在少林是大忌,因此觉远大师用水桶一边挑一个带着郭襄和张君宝逃离了少室山。在觉远圆寂之后,郭襄说:张兄弟,我们就此别过吧。张君宝哭着反问她:郭姑娘,你到那里去?我又到那里去?郭襄终究还是拒绝了他: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又赠予了张君宝一只金丝镯,让他去襄阳找郭大侠和黄女侠。
此后两人便再无见过了。
如若两人的故事果真如此,再无交集,一别两宽,一个是寻寻觅觅二十载终于弃尘缘,一个是潜心修行数十年到底成宗师,那不是太荒唐太绝世了嚒?
反倒是张佳玮的这一段,让我深信这之间果然是有其事的。
郭襄二十多年都找不到神雕大侠可能嚒?当然不。虽然在少室山时她曾说“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冷月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看似她已经找遍了她觉得可能的地方,她好像真的找不到。可《倚天》的后期不是出现过一个杨姓的黄衫女子嚒?她不是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了那句“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嚒?杨过就应该在终南山啊!至于郭襄说的“终南山古墓长闭”,古墓又何时大开过呢?郭襄去过终南山,但是她没有见到杨过,是杨过不见呢?还是郭襄压根儿没敲门?
郭襄的人物特点,除了娇美可爱,还有冰雪聪明。她会想不明白那些事,一直要到四十岁才开悟,才出家嚒?我觉得不。她十几岁时就已经明白了,所以她找寻的第一站去的便是终南山。她要给自己制造一个假象——大哥哥不在这儿,我还是往别处去吧。此后的二十年,她真的在找杨过嚒?还是说她只是在用借口度过那一段放不下杨过的日子?
张君宝呢?仅仅因为知道郭襄的心里念念不忘一个人,于是就放弃了,就入山潜心修道了嚒?当然也不。他明明在郭襄初入少室山问信时就知道了,后来却依然哭求郭襄说要跟她走。有些执念没有那么快就能消解,郭襄用了二十多年,张君宝哪里用情就浅了?
所以这中间也需要张佳玮的那段故事。张君宝遇见了风陵师太,他得知郭襄出家了。当然,郭襄出家并非根结所在,而是风陵转述郭襄的那一句:寻过一遭,就够了,明知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
这之后,故事方是圆整的。
前面我说到执念的消解,执念不应该是放下嚒?确实,“放下”是比“消解”更合适的谓语搭配,但是很多时候,对于“执念”,我们能做到的,不过就是消解“执”而已,放下“念”又谈何容易呢。
郭襄出家了,创立了峨眉派,这是消解了“执”。
张君宝入道了,创立了武当派,这也是消解了“执”。
但郭襄给自己的女弟子取名叫风陵,这是放不下的“念”。
而张君宝八十多年后仍随身携带那对铁罗汉,亦是他放不下的“念”。
现在人常爱说什么“不理俗世、看破红尘”,实过也。
“任你无双肝胆烈,多情念起自眉颦。”所谓看破红尘者,也不过是先为情所困,而后消时解执。
挥剑斩情根,情丝多不断。
白色情人日,发一篇旧文。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公号“风不定”,诚候君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