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总说自己没时间写作?你是不是看完一部电影有所感触,却不知如何下笔?你是不是旅行途中,想记录所见所闻,回到酒店累得倒头就睡,然后一拖再拖也就搁置了?
没错,以上“灵魂三问”都是我的痛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1“五大绝招”、助力写作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写点东西又不知如何下笔,让我们一起来看Peter老师的指引,新手小白开启写作之路的五个方法:
001.碎片化时间写作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想拥有安静的大块时间,变成了奢望。于是,我们只有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写作。
比如上下班路上,排队等候时,开会,吃饭以及上卫生间等等,都可以利用起来。
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要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可见,欧阳修是碎片化时间利用的典范。
我个人的方法是洗漱的同时听课,做早餐时构思框架,工作时段利用零碎时间查阅资料、寻找素材、选择配图,其实这也叫折叠时间(王潇的《五种时间》里提出的,推荐这本书给大家)。
我们养成碎片化时间写作的习惯,写作之路就会变得轻松一些,同时也能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002.学会写复盘
复盘可以提升总结归纳能力,加深理解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更能提升写作能力。
读完一本书,听完一场分享,开完一个会,都可以写复盘。
写复盘对于新手比较容易上手,可以用清单体来写,梳理出要点,最后加上心得感悟,一篇复盘就成型了。
复盘这点我没有做到,都是拖延症惹的祸,从明天开始做起来。
003.从一段话开始
如果要写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很多人会觉得太难了,不知如何下笔。
这时可以换种思维,从200字写起,哪怕50字也可以,就很容易破除内心的障碍,轻松开启写作。
《微习惯》这本书中教我们,比如让你做1个深蹲,你会觉得太简单了,随随便便就做了10个,写作也是同理,作业要求我们写200字,我们每个同学不知不觉就写了上千字。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可以从每天一句话开始写起,万丈高楼平地起。
004.打造稳定的写作能力:
输入+整理+输出+正反馈
打造稳定的写作能力,关键需要高质量的输入;要善于整理知识点,案例和素材;要做专项输出训练,优质输出;还要注重反馈渠道,可以是朋友圈、社群、公众号或者平台,超强反馈才有超快突破。
我的知识储备不足,现在就明显感觉写着很吃力,弹尽粮绝,接下来要像海绵一样狂吸知识才能跟上同学们的节奏。
005.树立清晰的目标,克服拖延和质疑
没有目标,就像孩子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而学,茫然、没有动力。
没有目标,容易拖延,在受到外界质疑时更容易放弃。
拖延和质疑,是写作路上的拦路虎,拖延是人性的弱点,我拖延症尤其严重,比如说现在晚上23:30我还在赶今天的作业。
质疑来自我的闺蜜,她不爱学习,她觉得是在自找苦吃,我暗下决心,用结果说话。
我们需要给自己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有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才能战胜拖延和质疑朝着目标前进。
2制定目标,知行合一
今天的课程,让我对如何学好写作有了更清晰的计划。
001.每天日更一篇短文案
002.养成日复盘,周复盘,月复盘习惯,回顾所学收获,及时修正
003.用心关注工作及生活的点滴,积累素材
004.加大高质量输入,每天看书1小时,听书3小时以上,整理喜欢的金句
005.近期目标是每月在喜马拉雅讲一本书,远期目标是5年内写出一本书
写在最后
在写作这件事上,我们需要确定目标,利用碎片化时间,从一句话开始持续输入输出,定期写复盘修正,注重反馈,战胜拖延,忽略外界质疑,知行合一去践行。
写作和锻炼身体一样,切记急功近利,22天训练营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下日日不断之功,相信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定可以把写作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得像呼吸一样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