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需要动力的,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动力也就是心理,追溯到最初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写作,从一句最简单的话开始,到完成一篇简单的文章这个时候是什么驱使我们去完成这样的行为呢?无疑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行为推动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的原始需求。在人的幼年的时候,对于利益的需求还不像成年人这样了解,他们的需求主要是一种,世界对于自己的认可,需求一种价值和社会属性的确定。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幼年时写作的目的主要是第一学习社会技能,以便追求社会身份属性的确定。所以在这个时候,学校的教育者往往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激励人们学习写作的热情(这些方式主要有,奖励小红花,文具,当众表扬阅读,在校报刊载等方式。)。但是这种动力很快就维持不下去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从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从寻求认可和确定的社会属性,跨入到追求自身利益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从而期望从写作中获得某些利益。金钱、名声以及伴随这样东西而来的一切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从而使得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特别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许多作家快速成名的讯息进入了千家万户。这使得在十分广大的人群里,这种寻求利益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扩张。但是,在这个阶段里,往往达不到目的。因为在这种浮躁心情的支配之下,往往文字带有模仿性(就是模仿流行文体)并没有一定的积淀,也并不符合当时社会的潮流,往往这个时候,因为这个目的而撰写的文章往往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一点积极的回应,久而久之这个心理阶段会慢慢的褪色,逐渐进入到下一个心理,也是人们开始试图探究自己内心的标志。
而最后一个心理,也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主要是因为教育和经历的增长,从而对自己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淀。随着心理的转变写作的目的也随之而改变,这一时期的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增长自己的功力从而取得进步,从而写出更家完美的作品。这是技术上革新的愿望。从心理上,也是对于生活的观照。也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使得自己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得到艺术和文学化的体现,使得自己的生活得到升华,也从心境上重新建立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热爱,在文章中自己的苦难也得到了生活。最后在写文章中,结交到生活中结交不到的知己和好友,建立起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友谊和信任,找到一个平台能够交流自己的思想。这就是这一阶段人们对于写作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一种生活和心理的双重变化,人们在对于写作的尝试中,逐渐寻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道路。从而使得写作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合二为一,彻底的记录和表现自己的生活。
而这几种心理,具体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往往是交织往返的,因为人是矛盾的也无法只有一种心理状态,但是人若是想一直清晰的在自己未来的道路上行走,则必须按照自己实际的需求前进,从而开辟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的道路来。而并不是在狂热的,无序模仿和追逐中,最终发狂,不仅没有达成目的,从而也丢失了自己。按照自己的需求而写作,开始解脱和收获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