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肠胃都有一扇门,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童年时期父母给你的事物编码,无论在哪里,这扇门都一直紧闭,在外面无论吃过多美味多新鲜的食物,回到家里,粗茶淡饭也好吃。
最美味的永远是家里的饭。
有时候坐车晚一点到家,父母没来得及准备饭,家里总有外面吃不到的好吃的。哪怕是春天的野菜,也是外面没有的。说到别的地方吃不到,就想到家乡的水豆腐,也许有的地方称为豆腐脑,豆花,都可以。
最好是秋天的新豆子,前一天晚上,泡在桶里,水多一些,没过豆子。老爸说他小时候,在村里都用驴拉磨,驴套上绳子,黑布蒙上眼睛,这样就一圈一圈沿着磨盘转。讲豆子从磨盘中间的洞倒进去,就磨成汁了。当然现在有磨,却早已经没有驴子磨磨了,有专门磨豆子的机器,只要一下下,就可以了。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家里没有这样的机器,就挑着桶去别人家里磨,后来条件好一点点,家家都配一过。
磨好的豆汁吧,倒入大锅,点豆腐就是这时候。当然点之前还有重要一步,就是去豆渣。在老家,家里有十字大架子,下面挂着过滤布,将豆汁倒入过滤布,豆渣就留下,这也是一个特别费力的过程,需要讲过滤布拧干,里面全是渣,这样渣还可以喂猪。
卤水点豆腐,北方点豆腐用的都是盐卤,黄褐色块状的,为什么用点的呢,豆汁倒入锅里,烧开后,将卤水一点点放在豆汁里,逆时针慢慢搅,豆腐就是蛋白质遇重金属凝结的过程吧,等豆腐慢慢自己凝结就好了,只要豆腐的余温就可以。
等豆腐熟的过程中,表面会结一层膜,我们这边成为豆皮,就是涮火锅的油豆皮,家里做豆腐,豆皮只有一碗,我打小就不喜欢吃,因为伴着豆汁一起,没有味道,勉强吃也需要搭配很多蒜花酱油。
很多人小时候不喜欢吃豆腐,因为味道寡淡,就像我和妹妹,小时候家里吃豆腐,都会单独给我们做米饭和菜。大人很不理解,这么好吃的东西还要吃菜吗?
随着年纪的增长,应该是上了大学之后吧,回家吃到豆腐都会吃的饱饱的。很多人小时候家里吃的东西长大应该一直喜欢这个味道,这也与消化酶有关系吧,据说小时候不喝牛奶的人长大喝牛奶会拉肚子,就是因为成年后消化不了,消化酶已经定型。
把成型的豆腐一大勺大勺的舀出来,放在一个芡子上,就是木条编的盘子装的东西,下面放一个大小相当的盆,盛滤出来的豆酯,豆酯我家里人是不喜欢喝的,却有人喜欢,口味也是奇怪的东西。过滤时间越久,豆腐越实,家里用老和嫩来形容,刚出锅的就是嫩的。
搭配豆腐的卤子最简单,可以就葱花蒜辣椒香菜的酱油汁,也可以是用咸菜和肉翻炒勾芡后做的卤。主食当然是秫米饭,也就是高粱米,伴上豆腐,两碗半天都不会饿。
小时候特别不喜欢豆腐,长大以后觉得刚出锅的豆腐又香又甜。小时候姥姥是家里做饭最好吃的,现在年纪大,常常忘记东西,像豆腐这样复杂工程她已经不做了。前几天回老家,她忙里忙外张罗,最后炒菜的时候连连摆手,让我去炒。虽然我不是不愿意去炒菜,感叹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给一大家的人做饭,可是姥姥也年纪大了。
要是可以,我愿意一直留在过去,可惜做不到,只好写下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