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偶然的阅读中,我看到了“合卺之欢”这一生僻的词汇,对其中陌生的“卺”字产生了好奇。一番搜索之后,得知“卺”读作jin(三声),意为葫芦瓢。
这一简单的器物,在古人的智慧中被赋予了联结两颗心的美好象征。合卺,即将两个瓢体合二为一,正如婚姻中两颗灵魂的交融,如此生动而贴切。更有趣的是,葫芦作为其原型,其音似“福禄”,暗含了对新人无尽的祝福与祈愿。古式婚礼上的合卺酒仪式,如同今天的喝交杯酒。新婚夫妇各持一瓢,共饮美酒,酒干后两个瓢合在一起,那温馨浪漫的一幕,横亘古今,触动人心。
葫芦瓢,对于曾在乡间度日的人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生活用具。我家也不例外,那些年,母亲偏爱在院落一角种植葫芦。夏日里,绿意盎然的葫芦藤蔓攀爬满架,小葫芦渐渐饱满,点缀其间。对于大号的葫芦,母亲还会细心制作支架以承托。青嫩的葫芦,妈妈会划成葫芦条,晒干做成干菜。有些成熟的葫芦,妈妈会竖向锯开,去瓤后蒸煮,里外刮净后晒干,一枚枚淡黄色的葫芦瓢便应运而生,既实用又美观。有时,母亲还会将特大的葫芦横向锯开,同样的工序,制成储物罐,用于存放粮食或鸡蛋。儿时的我,总听闻葫芦里藏有奇遇的传说,或胖娃娃,或金银财宝,每一次开启都充满了期待,如同现代盲盒给予的那份神秘感。更有甚者,相传诚心所求,葫芦必有所应,那时的我,多么渴望家中也能孕育出这样一只神奇的葫芦。
如今,母亲已离世多年,但家中仍保留着她亲手制作的舀米瓢,这不仅是一件生活用品,更是母亲遗留的宝贵纪念,承载着她的影像、她的气息,以及那段无法忘怀的旧时光。每当触碰这温润的瓢沿,仿若与母亲的温暖重逢,让人心生慰藉,感受到跨越时空的亲情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