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哀悼

大多数人在经过长期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后,已经很难时时刻刻从“自己需要什么”的角度来思考了。然而,就像我们已经学习了用需要来转化他人的评判那样,我们也可以培养对自我评判的觉察,并随即将注意力放在这些评判背后隐藏的需要上。

例如,如果意识到自己正为了某件事情谴责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这时可以停下来问自己:“我这样指责自己,是因为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当我们和自己的需要(可能是多个层面的需要)连结时,我们会在自己的身体上体会到明显的变化。这时,我们因自我批评而产生的羞愧、内疚或压抑,便会被其他的感受取代。不论是难过、挫败、失望、恐惧、悲伤或别的,这些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感受,其目的是推动我们去满足和追寻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而内疚、羞愧和压抑则会切断我们与自己的连结。这两类感受对我们的身心影响可谓大不相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