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的人在小时候可能都被问过这个问题,你还记得你当时的答案吗?而长大后的你,成为那样的大人了吗?是否如同电影《蓝色大门》的经典台词之一所说的:留下什么,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在很多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选择」才得以前进。例如:决定念哪一科系、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等。试想,若我们在求职时,履历表上显现出无所定性,便很难在第一眼就被企业相中,导致职涯容易遭受阻碍或被限制。
但是,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想终其一生都要从事同类工作,或者因兴趣广泛一直找不到那项所谓的人生意义与天命,公子义透过自己的经历,则要告诉寻寻觅觅的人们:其实你并不孤单。
不喜欢被贴上标签,兴趣和职业可能明天就会改变,我们可能都认识几个像公子义的人,甚至那个人就是自己。
公子义从高中之后发现自己有个倾向-对某一领域很有兴趣,接着便会奋不顾身跳进去钻研,然后通常也会表现得不错;只是总是会走到某个时刻,我突然就感到索然无趣了。每到那时,我总会试着坚持下去,毕竟已经花了大把时间精神,但是已经不再那么有挑战的感觉总是驱使我放手。
然后,我会找到下一个有趣的事物全心投入,如此循环下去。
文化框架:单一志向才是正途
回想我们开头的问题:你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一开始,这只是大人们想要从孩子们口中听到一些可爱的答案:噢,航天员?好可爱啊!但后来这个问题却不断反覆出现在我们的人生当中,甚至有时我们日思夜想只为了找出答案。
如果,你曾经为大部分人眼里的没有定性而焦虑,不知道是否能选择任何一个兴趣成为一生志业,或者开始怀疑是否是自己有什么问题,试着思考一个问题:你从哪里学到“做很多事情是不正常的”?
长大想要做什么?这个问题的本身并不期待十种不同的答案。它启发我们去梦想他们能做的那件事,但是它却无法启发孩子去梦想“所有”他们能做的事。
公子义社会文化所设下的单一框架与假设限制了人们自儿时以来的思考与对未来可能性的想望。在某个年纪过后,我们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志向不明确这回事,所以大部份的人都必须选择一个领域,朝着砖家这安全的方向走去。
多重潜能者的三大超能力
但是,如果你像公子义一样无法被单一兴趣或职业所定义,多重潜能者这个词汇可以正向地形容这个状况。在与多位多重潜能者接触的过程当中,公子义希望从他们身上看到三个共同且不能忽视的超能力。
1. 综合串联想法
顾名思义是结合两个以上的领域,并从中创造出新的创意。如同已故苹果计算机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于史丹佛大学毕业演讲上说的概念:将事物串联的能力。因多重潜能者跨界接触多方事物并具备广度,让他们有比其他专才更多的机会去洞悉别人所不能见者。
2. 快速学习
多重潜能者因时常跨领域尝试新玩意,他们必须多次从头当个初学者,而学习的经验也促使他们较不恐惧新事物,也愿意挑战自己的舒适圈。更重要的是,他们原先就具备的技能甚至能应用到新的领域,多面向的经验累积也让学习过程不全然是从零开始。
3. 适应力
适应力已是21世纪生存的法则。多重潜能者能跨领域扮演不同角色,在快速变动的商业环境里,多才多艺所展现出的专业广度更有机会符合大环境与客户需求。而实际上,同时拥有多重潜能者与专家型人才的团队通常比只有专才的团队表现更好;可惜的是,多数的多重潜能者都被鼓励要向专家型的同侪看齐,专心朝单一领域发展。
公子义只希望大家接受并拥抱自己的天性,不管是你的天性什么。如果你有专才,就专精下去,那是你最能发光发热的地方。但是对于多重潜能者,甚至是到现在才惊觉自己是其一份子的人们,拥抱你多样的热情,跟随着好奇心,发觉跨领域的交汇点,接纳会带给你更快乐与真实的内在天性。
世界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