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16)

      第一章    童年记忆

            第十七节

              要上学

        一九六三年八月,我上学了!那时我毛九岁,周七岁半,正式走进了课堂。去年的今天我也曾经上过学,可那是做了一个礼拜的“旁听生 ”。

      这年三月五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雷锋精神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学雷锋,做好事,在社会蔚然成风。

        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六二年和我般般大的孩子都上学了,因为我生日小不够七周岁学校不准入学。

    看着小伙伴们背着新书包,陆陆续续的走出家门,这可把我急坏了,我缠着母亲,非要上学,母亲说你还小,不够上学的岁数,学校不收啊!我说“不!我就要上学”。母亲看我粘着她,就哄着我说“我领你去供销社买糖买饼干吃。”我说“不!我就要上学”,妈妈接着说“再给你扯块花布做件新衣裳,不给你姐和你小妹,就给你”。我说“不!我就要上学”。妈妈咋哄都不行,抱起我说,“要不妈妈明天领着你和小妹上老姨家去串门”。我说“不!我就要上学”。这下妈妈啥折也没有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了,每天我都背着母亲早就准备好的书包,扎着朝天辮,上学了。那时母亲不给我留头发,剪个小子头只不过稍稍长一点儿,我怕老师和同学们笑话,非让母亲给我扎辮,母亲只好给我扎个朝天椒系个红头绳总算把我蒙混过去了。我每天跟着小朋友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老师撵也不走,哄也不走,再批评就低着头吧嗒吧嗒掉眼泪,就是犟着不走了。老师要给学生们上课,也没闲工夫搭理我。她以为我第二天也就不来了,可我一连五天照样不迟到,不早退。这下老师没招了,只好通知家长找我父亲。他来到学校啥也没说,野蛮的将我从坐位上拽出来,夹在嘎几窝下走出教室。从此我那一年的上学梦就这样破灭了。

    一九六三年夏季,我上学的时候,爸爸给我启个正式的名字叫赵中立。说起父亲给我们启的名字,名字里都隐喻着他心里的愿望。我姐姐的名字叫中元,妹妹叫中宪。父亲说我这仨姑娘的名字启的都是有讲的。老大叫“中元”,是新中国成立的元年。老二的名字和抗美援朝有关,是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败美国联军,迫使美国鬼子在三八线谈判桌上签字,所以叫“中立”。老丫头是六二年生人,当时国家修改了第一部宪法。所以叫她“中宪”。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们都记在心里,只是多少年以后,我们发现他说的那些史实和实际有些误差。

      父亲从二十二岁进伪满政府宫内府当侍卫,后又当国民党兵,先后当兵十一年。战争对生命的涂炭,战场上你死我活的厮杀,他经历的太多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一个个体决定不了国家的命运,渴望天下和平,渴望安居乐业,是他深深埋在心底的愿望。他只能将这些美好的愿望寄希望于下一代身上,并用女儿的名字表达出来。

      我上学了!冬去春来,每天都高高兴兴,蹦蹦跳跳。

      我们小学校在屯子的最南头,它的前方偏左就是吊水湖。学校是对面两趟平房。北面有五间,一二三年级各占一间,另外两间是教员室和家住外地老师的寝室。南面也有五间是四五六高年级学生的教室,还有一个杂物间,里边放劳动工具和球,还有一台脚踏琴。上学那会儿,音乐课是最喜欢的课,刚开始上音乐课的时候,这脚踏琴都是由高年级男生抬进教室,过了不到一个学期就由我们班的男生接替了。还有一间教室里,放一个大乒乓球案子,我们进不去,只有高年级学生才有这种特殊待遇。

      学校的操场很大,中间有一棵上百年的老榆树。四五个小朋友拉手将能围上一圈。过去,父亲曾讲过那棵老榆树和屯子的故事….。

      南兰屯是由旧屯演变过来的。清朝末期旧屯在小河沿儿西,只有徐赵杨三户满人。后来人口逐渐增多,更主要是小河沿儿地势较洼,松花江一到汛期发水就挨淹。只好迁移到小河沿儿东的高岗上,这才有了新名“南兰屯”。南兰屯和几十公里外的北兰屯遥相呼应。那时这些上百年的老榆树就已经存在这儿了。

      父亲特别说,学校操场那棵老榆树年龄最大,也长的最粗。当然那时还没有学校。只是一片开阔地,只有一条小毛道从树下穿过。他说就那棵老榆树招鬼儿,夜晚千万不要去树下玩。他还说小时候在树下被鬼迷住过,一宿也回不了家。他讲的活灵活现,可听者毛骨悚然,浑身起鸡皮疙瘩。

        父亲说,有一次去安达幕屯他姥姥家。那时他也就十五六岁,姥姥家离南兰屯约莫五六里路。吃过晚饭恋恋不啥的又和表哥表弟们玩了一会儿,天嚓嘛黑的时候,他要回家了,这条路他一个人不知走过多少次,况且那晚还有月光,姥姥家也就没拦着他。他出了姥姥家一直往北走,开始还唱唱咧咧哼着小曲儿,走着走着感觉头皮一阵阵发麻,从脑瓜囟到后脑勺儿,头发齐刷刷往上竖,浑身发冷,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回头看看也没人啊!这是咋地啦,这回他真害怕了,明明是大膘月亮挂在头上,地上一览无余,今天怎么这么瘆呢,他三步并两步地往家赶,甚至越走越快,边走边撒摸也没看到啥,后来就一边小跑一边回头回脑,心都要蹦到嗓子眼儿了,好不容易撩到屯子头那棵老榆树了,确来尿了,心想终于到家了,站在树下呲一泼吧!刚刚尿出一点儿,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月亮呢?刚刚还在头顶,哪去了,伸手去摸,左手摸的是树,右手摸的是墙,他围着树转了一圈又一圈怎么也出不去,到处是墙,连条缝都没有,他转呐转呐,也不知道转了多长时间,他累极了也怕极了,迷迷糊糊萎缩在墙嘎啦睡着了。天亮了,猪倌赶着猪群打这路过,发现老榆树下躺着昏睡着的爸爸,喊他叫他把他送回家。他一病不起,半个多月才下地儿。

    父亲和我们说这是真事,是他的亲身经历。父亲说的话是吓唬我,不要在学校贪玩,还是确有其事无证可考。可在上了年纪的老人口确有这种传说,说这是遇到“挡”了,又说坟圈子里会发生这种事,我心里想是不是学校离坟茔地近那。不管他说的是故事还是确实发生过,反正我一直都戒备学校操场那棵老榆树,傍黑儿我是不敢在学校操场上玩。

      上学了就开了眼界,认识的老师和同学就多了,那时我们学校有六个老师。一个于校长。有四十多岁男的张老师。同学们给他启外号“张长脖子”。他个高,脖子也确实有点长,最主要的是牙齿上下对不上,讲课时吐沫星子乱飞,第一排同学饱尝了张老师的特殊优待。还有老实巴交男的宋老师。女老师有四个。一个是个子矮矮的,又小又精会踩脚踏琴,教我们唱歌的音乐刘英茹老师。一个是梳着到屁股那么长,两条大辫子的王蝉娟老师。还有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王桂枝老师。最后那个是我们一家子景星大哥的儿媳妇于老师。这个于老师老列害了,梳着齐耳短发,走路生风,说话像开机关枪,谁不听话她就用手指点谁的脑门,同学们都怕于老师。我上学时还和她闹过叽叽呢….。

      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都老实听话,除了左邻右舍来往,几乎和外界接触的很少,也没有啥见识。

      上学第一天。老师给我们讲雷锋的故事,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尊老爱幼有礼貌,放学回家要给父母行礼,问声爸爸!妈妈好!你们辛苦了!这种教科书式的模式,那时在学校里很流行。我们那一代人都经历过这种文明礼貌教育。孩子是一张白纸,出自老师嘴里的话,那就是圣旨。

      老师怕孩子们第一天上课记不住,还再三嘱咐。临下课了还对同学说,记住放学回家,对父母说:妈妈好!爸爸好!你们辛苦啦!记住没?我们齐声回答,记!住!啦!。

    放学了回到家,推开房门,哥哥姐姐和母亲都在家,我一进屋弯腰就给母亲行个礼“妈妈好!妈妈辛苦啦!”。这时屋里突然寂静了,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突然哄堂大笑。姐姐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啦,你啥时候学的这么乖呀”!我被他们笑的捂上了脸,不好意思了。打那以后放学回家再也没向妈妈敬过礼,说妈妈好!你辛苦啦。

      自从正式上小学开始,在我的记忆里,学习上从来没让家长操过心,肩上一直佩戴着两道杠、三道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753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668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6,090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9,010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8,054评论 6 3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806评论 1 30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84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80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73评论 1 31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21评论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58评论 1 35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38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99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4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59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49评论 3 3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36评论 2 35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第十四节 小院子 一九六三年,国家从困难时期走出来,形势渐渐的出现了好转。...
    83cfa6f5637c阅读 279评论 0 8
  • 第一章 童年记忆 第十六节 挖野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处在人口的生育...
    83cfa6f5637c阅读 430评论 5 7
  • 第一章 第十二节:盲流屯 历史的记忆和我们的经历有时是重叠的,我要表达的也是记忆里的...
    83cfa6f5637c阅读 736评论 3 6
  • 第一章:我的奶奶 奶奶这一辈子命很苦,她是属羊的,她说属羊的女人命苦。奶奶8岁时妈就死了,爹娶了后妈待她很不好...
    梦乡无限阅读 1,708评论 0 4
  • 01那年春天,我和小幺重新恢复了友谊。说到底,我对她有点小崇拜,能爬那么高的树,能召唤小鸟来吃食,不上学而能认那么...
    沐玉声声阅读 539评论 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