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技能不像硬技能可以非常明确地用案例、业绩和个人输出物呈现出来。所以,很多时候软技能都被忽略了,人们觉得它虚无缥缈、不可量化表达。
其实软技能才是真正在实际业务运作过程中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核心能力,对活动运营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活动运营需要接触的人和事是远远多于、复杂于其他岗位的。
一些优秀的企业实际上非常重视对软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所以,你在开始学习这个部分之前请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要因为这个部分没有具体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就认为它不重要。
这个部分更需要刻意地理解和有意识地练习,形成习惯。
1.产品思维和商业化思维
我深刻地感知到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和具备综合思维模式能够带来的利好。如果你希望你的策划案能够既叫好又叫座(即良好的体验被用户广泛认可,业务价值又能够有效地实现商业化变现),那么从此刻开始你要有意识地学习和练习这两种思维模式。
2.解决问题的能力
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创意十足的人,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观察一下周边的案例。萌生创意和解决问题在人的大脑中的运作过程是一样的,都是明确问题一信息搜集一组合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步骤是如何组合有效的答案以解决问题。组合答案其实是对一个人综合思维模式的考验,你如果能够突破常规思维,就意味着你能够找到突破常规的、既定的解决方案。
3.与人协作的能力
推进一个项目和落实一个策划案的过程会涉及非常多的上级、下级以及横向合作伙伴。要想得到大家最有效的支持,避免不必要的纠缠,预期管理意识就非常重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想法是一个看上去人人都懂,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做好的事情。关于沟通和表达有很多成熟的工具(各种PPT撰写方法论等),但是沟通和表达的场景实时存在,形成有效表达的意识是你真正需要的,也是进行有效预期管理的关键配套能力。
4.关于效率的能力
效率是一个人的生产力、价值、能力的直接体现。我认为把追求效率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毕生追求是一种很棒的理念,因为高效意味着你能够比别人付出更少但收获更多,这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吗?
5.业务敏感性
用户洞察敏感性可以帮助你随时进入“傻瓜模式”,让你可以以一个特定属性的普通用户的视角审视你的策划案和产品你并不需要每次都依赖复杂的用户调研,在拿到策划案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基本判断它的靠谱程度。对数据的敏感性可以帮助你在第一时间快速地从庞杂的数据中发现问题或机会,而无须等待漫长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