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导孩子使用AI-做更智慧的家长

拆书家:老K/悦读知行         大连知行分舵          2025年6月18日

    上个周日我和朋友聚会,席间聊起孩子的学习。好友一肚子苦水,说她检查儿子作文时心头一紧,那个平时连400字都凑不齐的孩子,竟然写出了一篇结构构思十分精巧,用词酌句非常华丽的千字文章来,原来是用AI生成的。她想说服孩子自己写作文,结果孩子却说“妈妈,AI写得比我好多了,干嘛还要自己写?你上次不是也说,最近好多PPT和文稿都是用AI把你生成改写的吗?凭什么你们可以用,我们就不能用?”面对孩子的反问,好友竟然一时语塞,哑口无言……

    面对AI这个超级好用的工具,家长们忧喜参半,原来很多作业辅导现在有了好多帮手,但是家长们也越来越担心孩子“思维被外包”的隐患,害怕孩子一旦跳过思考-突破的认知爬坡过程,就会如同长期依靠电动轮椅导致肌肉萎缩一样,造成孩子的大脑开发不足,患上“大脑肌无力”。

    如何在孩子使用AI方面划出安全底线,既让孩子能够借力,提高成绩拓展思维,又不会让孩子过渡依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慢慢成为AI时代家长的必修课。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也需要更加智慧,提升引导孩子的策略。


    朋友的事给我提了个醒,回来之后搜集资料,在读了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所写的《孩子如何用好AI》这本书时,发现其中有个表格,对家庭AI使用守则细则有非常详细的举例,对于小学生:


通过这张详尽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AI使用守则至少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1、【使用时间】:平日(周一到周五)与周末(周六、周日),孩子使用AI的具体时长、时间段。一般平日小学生使用时长30分钟左右,周末60分钟。

2、【使用场景】:场景大体可以分为5种(辅助作业15分钟/科、复习整理20分钟/科、拓展学习30分钟、生活场景60分钟、语音助手10分钟内)。

3、【违规处理】:违规分为3种(超时使用、场景不符、AI作弊)对应的处理4种(超多少减多少、取消时间、引导教育、重新自己完成作业)


    想让孩子合理使用AI,除了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场景、违规使用AI的家庭守则制定。同时更需要引导孩子理解AI的工具属性,帮助孩子分解任务,培养孩子的提问和思考能力。

培养孩子的提问和思考能力是借助AI自主学习的关键。在孩子向 AI提问前,鼓励他们先自行思考,尝试提出自己的初步想法和观点,哪怕不太成熟也没关系。

例如,孩子计划完成一个关于生态环境的研究项目,家长可以先和孩子确定研究主题为“城市公园生态系统调查”,再将项目分解为确定调查公园、了解生态系统构成、设计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等步骤。每一步都明确AI能提供的帮助,如利用AI搜索合适的调查公园及相关资料,借助AI设计调查问卷,用 AI分析调查数据等。这样,孩子在使用AI时就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AI也能更精准地发挥辅助作用,助力孩子朝着目标稳步前进。

也就是说,家长可以通过提问引导与任务分解辅助孩子理解AI工具的具体使用

1、【提问引导】:通过提问鼓励孩子思考,再通过AI进行印证和拓展。如“概念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我们的思考与AI的回答有哪些不同?”

2、【任务分解】:可以按流程或结构引导孩子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每一步骤都提前明确可以用AI提供哪些帮助。如“首先、其次、最后”;“确定主题、确定具体研究对象、了解构成、设计方法、执行调查、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想到就去做,这周五晚上8:00我就要和儿子一起规划起来,做出符合我们的家庭AI使用守则:

1、【使用时间】:平日(周一到周五)晚上8:00,孩子可以使用30分钟AI。周末(周六、周日),下午4点,可以使用60分钟。

2、【使用场景】:孩子的英语不好,所以你平日英语辅助作业15分钟/天、复习整理15分钟/天、周末主要用于拓展学习60分钟。

3、【违规处理】:如果超时使用,次日就减时间、如果AI作弊就必须重新自己完成作业。

周日一起开启运用AI探索一下城市的公园生态:

1、【提问引导】:周末问问孩子,你觉得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光合作用?过程是怎样的?然后一起和孩子比较一下AI回答的差别;

2、【任务分解】:确定我们的研究主题是“植物多样性”、确定具体研究对象是“劳动公园”、了解“公园的植物”构成、设计方法是“分片抽样统计与印证”、“周六”执行调查、“周日”分析数据、“两周后”撰写报告。

让AI成为链接母子关系的工具,想一想就觉得挑战又期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