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教育行走美仁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福州江南水都中学的化学老师陈雪娟,今年是工作的第十年,是我第二次参加教育行走了,从预热到余热,真的收获特别多。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坚定行走,静待花开》。
接下来我用三个关键词来分享这次教育行走带给我的体会。
一、陪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邝红军为女儿发现坏拖鞋与其它拖鞋的差异而高兴;陪伴是于洁老师在冷冷的冬天里为孩子们准备的暖手套;陪伴是郑沙园长用心倾听孩子的点点滴滴;陪伴是吴敏华老师每天带领孩子一起在操场上跑步。因为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学生,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地陪伴在孩子们的左右。
对我来说,我也是尽可能地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学生。我的宝贝两周四了,我一天都没缺席过。第一次爬,第一次走,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旅行,每一个第一次,我总是他的第一见证人。陪伴的过程是累并快乐着,我经常会被他的童言童语感动到,有一天我带他去江心公园玩,他看到了江边密密麻麻的小螃蟹在泥塘里爬来爬去,突然一本正经地问我:妈妈,小螃蟹也喜欢踩水坑吗?我当时真的被他的话萌到了,我知道他自己喜欢踩水坑,他看到螃蟹在水坑里,认为它们也在踩水坑,宝贝用他自己的方式在认识世界,而我要做的就是保护这份童真!因此,我每周末都会带宝贝去一个地方,享受他和大自然的对话。
我一直都在初三毕业班,所以我的学生总体还是比较懂事了。初三,是非常辛苦的一年,学生要面临中考,课程特别紧张,我也是尽可能陪伴在学生身边,我是学生眼里的向日葵姐姐。我很少批评学生,都是想方设法去表扬学生,鼓励学生,所以我跟学生的相处就像是朋友一样,他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来找我。我喜欢拍照,用照片记录学生的成长点滴,我经常会给学生拍一些美照,然后在学生群里建一个相册,照片就全部放在里面。比如,这是运动会的时候,我给他们拍的;
还有学生当小老师的时候拍的;
这是他们做实验的时候拍的;
这是中考前一个月的中午午休时拍的;
学生就很喜欢我给他们拍的照片。除了拍学生,我也会拍一些美景,放上去,比如,有天傍晚,学校的晚霞特别美,我拍下来后,分享到群里给学生看,我希望我的学生生活里不止是学习,还有诗和远方。
还有,我有一个专门是工作的QQ,学生经常会在QQ上问问题,我多晚看到,都会给学生解答。前几天,有个学生给我发了一段话,我特别感动,事情是这样的,他们的毕业相册里没有我的照片和留言,他们觉得很奇怪,然后班长就过来问我为什么会没有。经过一番沟通后,原来我是后面才发的,有个负责收集资料的学生忘记一起打包过去。然后他们说要自己去打印照片夹到相册里,然后就给我发这么一段话,
我当时就觉得老师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二、写作
在这次的教育行走里,我觉得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写作,张祖庆老师分享成为明师的路径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不断写作;蒋铭国老师一年胜似二十年的成长密码,其中的一个密码就是教育写作;张文质老师说:一辈子总要出一本书,把这看成自己的生命文化建设。鼓励大家现在就开始写吧!写作,不仅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写作,也是为生命存档。我们群里的郝香如老师和王娜娜老师还带着学生一起读书写作,真的很棒!
说到写作,我还是有一点自豪的,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比较喜欢写作,经常会在学校刊物投稿。毕业的时候,我还给自己整理了一本书作为毕业纪念礼物。工作以后,虽然也在坚持写作,但写得不多。真正的写作是从去年开始的。去年的教育行走我在4群, 2020年8月底,教育行走4群的陈秀玉老师发起了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写足300天,直通教育行走大舞台。我一看到这个,就特别心动。当然,也犹豫了,因为我知道,坚持三百天,每日打卡会很不容易,所以我就先观望。当我看到群上有九个老师接龙的时候,我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果断接龙了,而且马上截图下来,作为纪念。不管能不能做到三百天毫不缺勤,但是只要开始,就会有故事,就会有收获。到现在为止,我的简书文章有385篇,共计文字32万。
其实我的工作是实验教师,我可以不用上课的,但是工作这十年,一直都在上课,也就是我不仅要承担实验教师的本职工作,还要额外承担初三毕业班的化学教学。我可以选择不上课,这样我就轻松一些。所以,这十年来,我也怀疑过,我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并且不断去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我身边的实验老师几乎没有像我这样辛苦。不过我的努力也获得回报,去年顺利评上一级。但是,我为什么坚持,我要去哪里,我始终都很迷茫,直到遇见教育行走,我看到了那么多老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我感觉自己找到一起出发的人了,我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去年,我家宝贝还很小,才一周多,刚开始日更写作的时候,刚好碰上宝宝高热惊厥,所以那段时间非常痛苦,白天忙于学校工作,一下班就要带宝宝去医院,三更半夜才回家,一整个晚上还不敢睡觉,而我的简书就是在宝贝挂点滴的时候写的,那时候真的很艰难。即便到后来,忙于奔波学校事务和家庭琐碎,我的简书很多都是踩点提交的,这一年来,我的体重也达到人生的最低点。但是这一年,我收获了坚持做一件事的习惯,我的内心更加充实了。
三、践行
在教育行走中,我看到每个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教育理想。张祖庆老师离开体制成立谷里书院,是为了拥抱更好的教育,想让更多的孩子们遇见明师;邓秀华老师虽然退休了,依然行走在教育的舞台上,用一个人去影响一群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阵地上不断发光发热,温暖孩子,照亮着孩子前行。
魏智渊老师说:今天的学校教育,传递或灌输了太多静态的缺乏生命力的知识,而缺乏一种自觉。真正的教育应通过对现实的利用,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让知识在课堂上活起来,在生活中活起来,在孩子的生命中活起来。我们群里的陈志红老师、郑梅老师、郝香如老师,让我们看到课堂的另一种生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项目中学。
而数字时代的到来,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术,并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能顺应新时代的教育。
下面我简单跟大家分享这一年来我的信息化教学故事。2020年年初的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改变了我。正是在那漫长的三个月时间里,我在同组伙伴李珊老师的推荐下,加入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线上共读群,王绪溢博士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可操作性,陈蕾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我们再次解读了王博士的教学理念,我被文中的内容深深吸引,我能预见它会给课堂带来的改变。张文质老师说:他们正合力造就一种教育的光芒。在共读本书的同时,我们还共读了另一本书米切尔·雷斯尼克的《终身幼儿园》,在共读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方法教现在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的世界。爱因斯坦说:“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2020年9月24日,我顺利加入福建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10月9日正式将麻吉星反馈器带入课堂,开启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常态化使用。我的教学日记《我与学生共学习,同成长》发表在醒走者公众号,这篇文章里详细地还原了一节常态课的师生互动,这学期我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文章共计70篇。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上,我的学生变得爱思考、会思考了。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努力践行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努力去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教育。
我的分享就到这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