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二月,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漫长。
这是一个春冬交替的二月,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然来临,可是寒冷却依旧没有离开。短暂几天温暖之后,寒流再度袭来,打得人措手不及,那些刚穿上春装的俊男靓女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再次验证了一句谚语:春捂秋冻。
看看眼前这些人,回想自己那些年在春天被冻的经历不禁哑然失笑:怎么就那么心急?
那时候真是迫不及待要把春天穿在身上,恨不得早一天穿上自己过年买的新外套,新毛衣,顾不得看天气预报。所以常常被春天突如其来的寒冷袭击,被打得落花流水,痛哭流涕、喷嚏连连。
可即便如此也不改初衷,依然要穿上最漂亮的春装,真够扛冻的,那是年轻才有的执着和热情。
春天,就是这样在人们的期盼中悄然而来。午饭后在校园里散步,到处光秃秃的,只有去年冬天留在枝头的海棠果在风中摇摆。不经意间发现墙角一丛干枯的灌木丛中开出黄色的小花:迎春花开了!
不管天气多么反复无常,春天还是来了!不起眼的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她们用金光灿烂的颜色点亮春天,用纤弱单薄的身体拥抱春天,用微弱细小的声音向世界宣告: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新学期的忙碌也揭开了新的一页。
这学期的忙碌在意料之中,毕竟已经因为疫情耽误了那么久,这个迟到的春天正是扬鞭奋蹄的时候。
可是,真的忙碌起来身体还是有些吃不消,现实中的忙碌大大超过预想中的程度。
最先感知忙碌的还是身体,自己感觉还可以,身体却开始有了反应,开学一周下来,整个人像长途跋涉一样,急需停下来休息一下。周末补课,仅剩的一天时间又要操持家务,收拾房间,第二周的疲惫又开始了。
这样一周接着一周,身体也在悄悄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怎样在工作生活中找到适合的节奏,既能从容应对还有余力坚持写作,坚持锻炼,成为这一月的主要课题。
进入这学期后,每天都要很早起床上早读、送孩子,早晨成为一天里最紧张的时间,虽然早读对我这样习惯早起的人不算什么,但我不喜欢这种紧张忙碌的感觉,我更愿意享受自由支配的早读,读书或者写作,让一天的开始显得从容一些。
享受早晨,是我渴望的自由。
因为临近毕业,这学期又在原先的两个晚自习后面增加了一个夜自习,这样就要连着上完两个小时的自习,吃饭就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办公室里老师开始商量晚自习加餐的事,毕竟最后一节自习放学回家都要九点了。
我知道我现在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如何才能兼顾工作和写作?刚开学那一周,我的确有点累,累到写不动了,想要找一篇之前的文章应付日更。但是我担心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依赖心理,越来越懒了。
至今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去年阳的时候发着高烧我也没有断了更,当时很多人断更了,我心里却始终坚信:我还能战斗。烧得厉害时,我就睡觉,烧一退了就赶紧写一会儿。
那会儿就像和病毒打游击,敌强我就弱,敌弱我就强,病毒最终被我战胜了,我不但没有断更,还诞生了两篇满意的文章。
连那样艰难的生病时期我都能坚持下来,这点忙碌算什么?我相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有,再忙也有轻重缓急,再忙也能找到空隙,只要摸准生活的节奏就能见缝插针写。
这样还能锻炼我写快文的能力,我一直觉得平时写作太磨蹭了,正好借这个机会逼一下自己。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调整,在二月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已经可以适应现在的节奏,在短时间内完成当天日更,下午四点左右就已经把第二天的文章完成了。时间有限就暂且写写千字文,等技艺熟练了再写长文。
回看这一月的文章吧。
这月继续红楼书评写作,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其他大部头书就暂停了,专心读红楼,忙碌之余看几页红楼是一种放松和休息。这一月共写红楼书评四篇,达到了平均一周一篇的频率,离我预想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同时,在前一段读《金瓶梅》的基础上,又完成一篇书评,连上月共完成三篇《金瓶梅》书评,还有很多想写未写的,有时间了继续挖掘。
这一月开启了一个新的系列“成语趣解”,起初只是为了应对日更,后来感觉可以借此胡说八道,旧瓶装新酒,不啻一种锻炼思维的方式,换换口味也好。
这月比较喜欢的文章是那篇《《金瓶梅》:情欲世界里的贞节烈女》,选择这个不起眼的角色释放出了读书时的感动,并将红楼与《金瓶梅》比对着来写,打通了两本书的筋脉,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有一点遗憾,这月没有继续更新“经典诵读”,主要是没有时间去读,争取下月接上这个系列,这是很好的输入方式,也方便平时回听经典文章。
总体来说,这月的写作稍显仓促,文章篇幅以两千字内为主,这是练习写快文的结果,毕竟能坚持写下来比写好更紧迫,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我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节奏,期待下月有更多让自己满意的文章诞生。
乍暖还寒二月天,这一月万物复苏,一切都在调整恢复中,一切都在蓄积着力量。迎春花都已经开了,百花的盛开还远吗?
期待寒冷和疫情过后的春暖花开!
2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