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条建议不算长,也没有太多“新意”,无非是继续说思考的重要性,本应该继续读一两条一起写一篇,浏览了一下后面几条,大都和“脑力劳动”这个话题有关,并且今天一连接到四个不同的工作通知(研修、命题评价、学科中心汇报、选书),又去机场送了女儿返校,还是决定放弃了。更何况,临近开学,作息的调整也很重要,从今天开始,再不能23:50之后才发日志,甚至零点之后再补充编辑了。要把白天的时间和良好的睡眠一点点调整回来。
在这一条建议里,作者认为: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这个主要领域里成为劳动者。学校里应当有识记和背诵这种脑力活动,但它们仅应当占据第二位。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使思考的活动在学校里占据统治地位,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一个人最主要的精神需求呢?
首先,要运用教师的智慧去点燃学生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的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指挥学生,用思考使学生折服和钦佩。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和在思考中观察”。然后,必须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并且要达到这两件事的和谐。
事实上,只有开展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思维活动,才能为在课堂上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用形象的话比喻:教室旁边还应有一块田地,让学生从事智慧的、被某种思考所鼓舞的劳动,“哪怕是装着泥土的一个小箱子也行”。(说实话,读到这一句我有种莫名的感动和被鼓舞,有些坚持是对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