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婆婆最近有点时间,闲得着急,在楼下聊了几天后,开始约上小区的三五老太,一起出去捡花生了。一开始在小区周边那些村民自己开发的荒地里捡,刨半天捡一点点,拿回来也开心得不得了,说不论多少都是土地的馈赠。随着相互聊天、交换信息,慢慢开发到了黄河边大片大片承包地里捡。
“我妈呢?”
“走了。”
“三点多时候,她不是起来拉肚子了?”
“没有啊,三点多起来,吃点东西都走了……”
我只能深深地叹服,服气六十出头的婆婆还能有这般干劲十足的劲头儿。连着几天,婆婆都是半夜三点起床出发,一干一天,到下午三四点才回来。回来之后,从不喊累喊饿,总眉飞色舞地讲,大片承包地花生多好捡,不用刨就在地上捡;地里有多少老头老太,有多少带着头灯、拄着拐棍的老头老太,有多少骑三轮一个小时去的老头老太……一开始我没什么感触,直到看到这张照片。
这一点儿不像捡花生的照片,反而像地主家的长工在抢收花生,长工还都是满头银发的老年人,方圆几十里的老年人。不同的是这些长工全部都是自发过来的,都不要钱,只要自己的劳动成果。
看着看着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捡花生的场景。
小时候,学生都有秋收假。
放假后,一要帮助家人收秋体验生活,二要捡花生交学费。那时候,人们的收入来源唯一,那唯一就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那时候,地里的庄稼都是靠天收,靠两只手收。所以,收秋的战线拉得很长,有充足的时间捡花生。捡花生的主力是小孩,小孩在地里东刨刨西挖挖,很少能聚集成图中婆婆们捡花生的规模。
每次放假,带上小箩筐和小老虎爪,我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哥哥捡花生了。那时候,农民伯伯都特别珍惜地里的收获,我们这些小不点儿都捡不到花生,只能跟老鼠抢花生。,只能在田地里专门找老鼠洞口,每次找到时,我都要一蹦三尺高,喜笑颜开地让哥哥看。哥哥很快就会摆开架势,抡起老虎爪,挖开一个大坑,把老鼠存的过冬的粮食全部归为己有,还会恨恨地说:“这坏老鼠真能偷!”
中国人最多的是农民,对土地感情深厚的也是一代代农民。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农民在一点点减少,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分不清麦苗和蒜苗了。我们的父辈深深爱着这片黄土地,因为土地是最可靠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这一辈也爱着黄土地,因为那里承载了我们的童年。从小生长在城市的我们的孩子对脚下这片生养的土地好像缺少了一些热爱,多了很多不知所谓的孤独寂寞。
有时间带他们也去捡花生吧,在土地里撒活儿,在田野里奔跑,感受土地的温度,感受阳光的拥抱,感受劳动的快乐,暂时摒弃那些乱七八糟的胡思乱想,用身体的劳累治疗内心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