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各个省市的高考成绩都陆续出来了,每个考生可以根据分数预估自己够的上什么水平的学校,少年们在懵懂中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还清晰记得十年前我参加高考时的情景,弹指一瞬间,已经过去了三千六百个日日夜夜,多少是有些感慨,那个年纪,确实不可能真正了解高考意味着什么,记得看过一段话,大概是: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上什么大学、进入社会做什么职业、什么时候跟谁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每当你认识到人生关键抉择的重要性时,选择的机会大都早已远去,这种认知与选择时点的错位,几乎是所有人的宿命,错过了才发现珍贵,高考当然也不例外,高考到底是什么?高考是一个战点,打胜的人可以拿到一张逆天改命卡,但往后余生,你仍需拼命,才能兑现改命卡上的预言,高考的录取通知书是你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入场券。也有人把高考看做一种杠杆,努力一年,抵过未来在社会上努力十年,好比加杠杆买房,虽然初期有点压力,长期看是极其划算的投资。毕竟真实的世界不确定性太高,成功的高考自然不是万能的,不能保证一个人在未来一定前程似锦,但不夸张的讲,高考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一生中近乎决定性的拐点。
高考、就业、婚姻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几次选择节点,高考作为最早的一个人生岔口,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对后续的就业和婚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把人生的关键选择比作一副多米诺骨牌,高考也许就是那至关重要的第一张牌,它是否启动和它倒向何方对人生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拿就业来讲,除了创业,目前社会上有吸引力的职位都会把学历当做基本要求,不管是体制内的公务员还是体制外的私企,学校和学历是一个人进入某些竞争领域必需的入场券。此外,高考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另一半的选择范围,学校越好,遇上更优秀的另一半的概率就越大,每个人会本能的根据自己的学校学历水平去匹配条件对等的伴侣,这种学历上的门当户对是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
同样是本科,都是进入社会的敲门砖,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本科证在就业阶段还是显现了很大的差异,重点高校毕业生手里的敲门砖选择范围更大,在就业市场有优先选择权,比如大企业往往只去重点高校开招聘会,普通高校只能吸引二流甚至三流企业来校招人,普通高校的学生尝试进入一个竞争较强的行业,往往因为学校非211或非985过不了简历这一关,换句话说,学校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就业平台的高低,打个比方,好平台坏平台就好比高铁与普铁,重点高校的学生有资格购买高铁票,普通高校的学生只有资格购买普铁票,坐在普铁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即便再努力,也很难跑不过做在高铁上的人,所以大学的好坏也非常重要;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方,真实的人生要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运气、性格、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
了解了高考的重要性,我们再来谈复读,是否复读这个事是需要一事一议,完全看个人情况,那些在过去一年未全身心投入备考或者高考发挥严重失常的,都建议再复读一年;已经全身心投入但缺乏合理学习方法的,要看个人是否有改变学习方法的意识和能力,有这种意识的,无论能力高低,都建议再战一年;如果分数未到本科线,无论如何都建议复读一年。我两个表姐家的孩子今年同时参加高考,都属于超常发挥且上了一本线,透支了一部分复读的提升空间,保险起见,这种情况我是万万不会建议复读的,能走就走,如果未来有志向,还有机会通过考研在硕士阶段上一个更好大学,如果是专科,学历就被上了紧箍咒,未来在学历上提升的机会就被限制了,同样是本科,专升本相比高考统招的认可度还是低很多。
关于学习方法,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有很大问题的,特别是那些复读一年却进步了了的考生,基本没有“求增量”和“深入思考”的意识,对待不会的题目绝不深究,虽然看似也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最终结果还是因为缺乏增量提升,沉沦在无效学习的状态无法自拔;我跟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的同学确认过,他的方法简单粗暴,就是主动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把不会的变成会的(这就是增量),而无效学习的学生恰恰相反,只做自己会做的题目,不会做的拒绝深入思考,带有紧迫感的翻一下答案就跳过去,让大脑一直停留在没有挑战性的舒适区,这样的学习方式哪里会有成绩的提升?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是有效学习的最基本要义,这看起来是最简单的道理,却难倒了大多数人。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笨、不开窍,怎么学都考不好,复读没有意义,其实这里的笨、不开窍不能等同于生理上的智商低,只能说是学习方法不得当,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中人之色”,通过合理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考上重点院校,只有北青复交这类顶级名校才需要学生在智商上有些许优势。还有一种女孩不适合复读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女孩总体偏感性,控制压力情绪的能力可能稍微弱一点,仅此而已,智商和性别都不是是否复读应该考虑的因素,年轻人,不要随随便便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好酒不常在,机会不常有。
最后,千万别认为读书苦,成人社会的苦要比上学难吃多了,关于这一点,每个成年人都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