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颓废的共鸣
第二节:日本唯美派文学的诞生
一、近代日本社会的特殊性
“一身独立则一国独立”(福泽谕吉语)
天皇制绝对主义国家政权一方面试图迫使封建的旧统治阶层解体,并把封建因素吸收进来,同时又积极保护和培育新型资产阶级,并努力将它纳入自己的机构之中。——日本近代国家政权的特殊性:将根本对立的两种因素统一于自己的统治机构之中
为迅速实现近代化强国的目标,只能不断地协调两方面的关系和比例,既不能赞同封建势力的反动做法,也不能允许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无限发展,统治者把封建统治势力与资产阶级势力最大限度地融合在一起并加以利用。在这种特殊的国家政权体制下培育出来的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处境十分尴尬,对于保护和培育自己的国家不能进行彻底的反抗,近代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积极性通常被国家所利用,转化成为国为己的立身出世主义,从而尽力谋求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妥协。即便是少数对国家主义怀有抵抗情绪的个人主义者,也只是从表面上批判国家主义,看不到内在的本质矛盾,以至于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转而在精神世界中寻求超然的独立和自由。更可悲的是,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旦将介性解放方国民意识结合起来,往往便被卷人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反动步伐中。因此,他们不得不在矛盾中苦斗。这是日本近代个人主义发展中最本质的、也是最不幸的根源。这种宿命式的、扭曲的近代化发展进程,必然限制并规定了日本近代文学的特质。
——在变革的浪潮下,越是有一定历史的国家,越是会产生激烈的碰撞和矛盾。日本虽然很难说有真正属于他们民族的文化的历史底蕴,但长时间作为中国的“小弟”,封建思想也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而且日本本身国家就小,资源缺乏,需要集体主义的团结力量促进国家发展,那西方思想的强调自由、个人主义精神进入日本,必然会遇到重重阻拦。这或许就是日本当时文学的派别非常多,可每个派别的生命力都比较短的原因所在吧。(笔记注)
二、日本唯美派文学诞生的历史过程
1.浪漫的前奏
两大基本特征:
①一是与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相比,显得异常贫弱,面对社会现实采取逃避的姿态,遁人内在精神世界中,追求自我确立、个性自觉,在主观世界中建构理想的王国;
②二是浪漫主义者没有彻底完成反抗封建统治的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历史任务,反而由于日本近代社会的特殊性而导致分化和变质,落入颓废主义、享乐主义的窠臼。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时期:
①初期浪漫主义形成于明治20年代,以文学杂志 《文学界》及同人为核心,在自由民权运动的积极推动下,针对启蒙主义之后兴起的砚友社拟古典主义文学开展活动。
②后期浪漫主义以文学杂志《明星》及同人组成的新诗社为核心,包括高山樗牛的文学评论以及泉镜花的浪漫主义小说在内,于明治 30年代兴盛一时。明治 30年代,日本进人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近代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时机,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比较繁荣、健康。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获胜,日本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被大力宣扬,因此浪漫主义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到了后期,浪漫主义发生分化、蜕变。
③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恩潮最后一个发展时期是经过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即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它呈现出新浪漫主义的特征。虽然仍称其为浪漫主义,但是“此”浪漫主义已非“彼”浪漫主义了。新浪漫主义是唯美派文学的广义称谓,它与明治时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广义上的新浪漫主义除了唯美派文学之外,还包括以夏目漱石为代表的高蹈派、以小川未明为代表的理想派。狭义上的新浪漫主义仅指唯美派。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由于自然科学、近代文明的发展还不成熟,而且日本自然主义者按照自己的期待视野 “误读”了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没有朝向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的方向发展,恰恰与之相反,它突出强调作者主观化的思想意识,关注作者自身的生活,缺之广阔的社会性视野,倾向于告白精神上、心理上的苦闷和感伤的情绪。与此相应,创作题材陷人了日常生活的琐事记录,使本来具有严肃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自然主义文学陷人了作者的日常生活杂记中。他们不具有客观观察、冷静凝视社会现实的创作态度,取而代之的是关注个人心境的变化,冷静审视个人感情的起伏和内心世界的状态,热衷叙述、咏叹内心感受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龃龉,体悟、品味心境的变化,磨炼意志以求做到处变不惊,或者倾向于无批判、无抵抗的态度,将自己置于社会、人生、现实之外,作一个旁观者、“多余人”。这就形成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独特的文学样式——私小说,它集中体现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一切特征。
日本唯美派文学:
日本唯美派文学正是在这种背最下产生的,但是它没有突破这一僵局,而是承袭了自然主义者的预废虚无的人生态度。与之不同之处仅在于他们选择将自己寄托手 “艺术”的宗教,尊崇艺术、膜拜美,以此种方式弥补人生的虚无和信仰的匮乏。他们彻底否定艺术与社会历史、现实人生的关系,“为艺术而艺术”在他们眼中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美学追求,而是以“艺术”的名义聊以自慰,以度余生的对策。
——日本各个文学流派的发展虽然看似零散又短命,但其实背后是有时间线和继承发展的联系的。唯美派是在自然主义文学的基础上诞生的,那必然具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自然主义文学更多地审视人的“内心”,人们在审视内心的时候肯定会更多观察其中肮脏的部分,也就会发现人的内心欲望是何其丑恶又何其黑暗,人们也更容易陷入空虚之中,精神没了依靠与寄托。正是如此,唯美派才会引入对“美”的信徒式的膜拜,来填补人们内心的空洞。(笔记注)
三、日本唯美派文学的思想实质
唯美派文学:承袭自然主义者的颓废、虚无的人生观,遁入艺术的象牙塔,无视社会历史和人生现实,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借唯美、唯艺术之名游戏人生
通常学界把日本唯美派文学归人 “反自然主义文学”一派,但是对于唯美派而言,所谓的“反”仅仅意味着它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审美倾向、艺术趣味、表现技巧等对立或者相反,其思想根源、精神实质仍然是自然主义文学思想的残映。
唯美主义者宿命:“苦闷”、“幻灭的悲哀”
唯美派文学诞生:以森鸥外为核心,聚集了上田敏、永井荷风、木下杢太郎、北原白秋、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等人,创办了《昴星》、《三田文学》、《新思潮》等文艺杂志
20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