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人类感知共同体
人类感知共同体是从未有过的社会形式,它将建立从未有过的感知生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形态。它是在人类原有的文明基础上,以感知理念为中心,以感知存在为目的,以愉悦感知为宗旨的以个人感知为单位的社会模式,开始的感知共同体为团体性组织,最终全人类组成为一个感知共同体。
在感知共同体中,人类丝毫未改变自己的生理结构,但精神结构却有巨大的本质性的改变,人不再以生命为前提、以生与死之间的时段为封闭的存在空间,人感知的开放性和感知特性决定了人的存在范围。人在感知里存在与在生命观念里存在不同,感知的外在合成性使得感知活动与外部存在连为一体,个人的感知能力和相应的各项感知机能都有大幅的提高和优化,而个人的感知功能连缀起共同的感知存在,因此,个人的存在感不再集中于生命而实现于共同感知的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个人的愉快感不再仅仅是封闭的个人感受,而是外在的无所不在的愉悦。这种愉悦情态始终包含在所有事物的运行中,个人则不再承受生命的压力,不再以生命的名义来取得享受生活的权利,所以生命就不再是个人的私有物,生命是共同感知存在的核心组成部分。属于感知共同体的利益所在,珍惜、爱护和使生命机能得以良好运转成为感知共同体的必然要务,也就是说,生命的责任已经不在自己,以个人生命为中心的精神建构解体,人具有了完全不同的生死观和生活观。人活在共同的感知生活里,不再活在自我狭小封闭的精神空间中,这就是感知共同体得以存在的精神基础和心理基础。
放弃了生命伦理之后,感知伦理建立,人的存在立场、思想观念、心理结构全部更新,人的行为模式也有极大的不同,以共同感知愉悦为目的的日常生活井然有序,人由于没有自行目的而从此不再混乱,一切都在共同性中实现,一切都在感知的互动中完成,人的一切行为和内心活动都没有隐匿的必要,相反,人的一切所需都在外部活动中完成,人的独立存在性失去意义,只有人的性格、兴趣和独特的思考与经验具有感知价值和感知意义。人与存在、人与人的新型关系重塑了生活形态,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的完全一致,人的存在活动纯粹又简单,生活实用、活跃、愉快,再无多余的能耗,一切直达目的,资源和能量的节省达到理想值。实现了个人生活社会化服务和社会化管理,去除了愉悦生活之外所有不必要的环节,理性生活不再是个人的选择和能力所致,理性的服务与管理由公共计算机智能系统完成,个人的作用就是感知终端,一切的社会化运作最后经由个人终端检验,个人的日常任务就是接收和检验愉悦的效果,并反馈给社会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
由于遵循全然不同的存在原理,感知共同体建立了全然不同的意识型态,再也不用担忧在感知共同体中会发生命运共同体遭遇的问题,全然不同的生活形态终止了原有问题的发生,而新生的问题与原有问题不是同一性质,人类发达的文明和科技能力会顺利解决问题,如有新的伦理问题和逻辑问题产生,由于人类的统一意志,都不难得到理性的解决。没有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利害冲突,一切都在理智的控制下,人间的困难没有不可克服的。
感知共同体不是人们原有的理想模式,与天堂、理想国和大同世界都有很大区别,原有的理想是生存竞争逻辑模式的产物,其实并不理想,因为人仍然以生命为据独立存在,人与人、人与存在并不是一个整体存在,社会只是暂时的集合体,那不会是长久的存在状态。而感知共同体将生命与个体的矛盾彻底消解,一劳永逸解决了人类社会的模式问题,人在共同感知的利益和原则下,再无产生个体对抗的可能,人完全放弃个体意识以后得到彻底的解放,这才是精神性感知体的智慧存在,人这才完成了与其他生物存在方式的分道扬镳,人从此才真正成为自己的主宰和世界的主宰。
与我们努力实现理想社会的方式不一样,感知共同体并不是人们努力实现的结果。感知存在方式是一种立场、态度和世界观,感知共同体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人们只要观念改变,放弃生存理念而遵循感知理念,首先改变的是人的思想观念而不是生活硬件及外观,是人们精神意识的软件改版升级。人经过弃旧换新的思想洗礼之后,人彻底转变观念之后,人就是全新的人。具有相同的感知理念的人相处在一起,他们就是另一类人。他们不但具有与时下格格不入的思想观念,还会采取不同于当今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他们以沙龙或社团的方式聚集一处,这就是感知共同体的雏形。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生活状态将逐渐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向他们靠拢或加入其间,形成更大规模的感知共同体,进而影响到一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生活格局和生活方式,最后在全世界呈蔓延态势,人类就此一步步走向人类感知共同体社会。
与其他哲学思想不同的是,感知理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旦该理论被人认可,立即就会转化为个人行为和社会性行为,这就是感知共同体之所以会不约而同全面兴起的原因。感知理论并不是功利性的一种智慧策略,而是改变人改变世界的一种精神介质,人们一旦获得感知理论,这世界及人类将恍然而变、焕然一新。是否如此?请君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