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他人,这在每个人来讲,是经常的,也是日常的。然则,在旁观他人时,到底看清了什么呢?恐怕看到他人“不足”的时候多一些。
每个人都是一部“历史著作”,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要怎样才能“旁观”得清楚而透彻呢?这不仅涉及“认识论”,也关乎“方法论”,还要害于“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哲学,是为一种特别需要讲究的能力。因而,识人察人不可轻言,更不可断然结论于一个人。这样的道理是不难懂得的。
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而,“自知”与“自胜”在人生发展来讲,该是比“知人”与“胜人”更具价值与效力。所以,如何“旁观自己”,或为“做自己的旁观者”,就更为值得用心用力用功了。
何以旁观好自己呢?
应该讲,个人总是有自知之明的,只不过觉悟与觉醒的程度不同而已。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自己会发生“自我遮蔽”的情况,特别是在“自我膨胀”的情况下,“自我遮蔽”一定会发生的,且有可能长期存在,进而阻碍了自我的提升与发展。
旁观好自己,最佳的方式方法当然是“借鉴他人”,即以他人为镜,努力做好自己对自己的直观与立体的审视,尤其要看到看清自己经常看不到的自己的“背部”。
借鉴他人而有透视力、透彻力地“旁观自己”,关键在于选择好借鉴对象——选择最具照射力的人照射自己,更能照透自己。坦诚地讲,我是选择鲁迅先生作为“自己旁观自己”的力量的,因而总是发现自己所不能看到的自己的“背部”。
每天读《鲁迅日记》,我发现自己持之以恒的耐力上的问题,驱使自己不断加强意志磨练。
每天读《鲁迅作品》,我发现自己在创造创新力上的差距,鞭策自己沉潜于“鲁迅世界”而改变和发展自己。
每天读《鲁迅译著》,我发现自己的囿限到底在何处,进而借助名家经典而有效地拓展丰富自己,使自己努力走向视野开阔的境地。
如是借力地旁观自己,不仅打开了自己的内外部世界,也更为清醒坚定地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做好自己。
做人,就要做“有源头活水”的创造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