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指责,多赞美
几周前跟爱人大吵一架,冷静下来,发现自己的确总是说他这啊那啊的,很少夸他——呵呵可能有个原因是他似乎并不太习惯欣然接受夸奖或赞美,每次我夸他,他都看似没好气地来句“滚!”。
于是主动和好,和好之后决心好好实践一下“非暴力沟通法”:多赞美,少批评指责,最好是不要批评指责。
有心理研究表明,夫妻要想和谐相处,赞美和批评的比例不得小于(崩溃,不知道此处是该用大于还是小于。。。)5:1,也就是说,如果有1次批评,必须要至少5次赞美才能抵消。很多离婚的夫妻,他们赞美与批评的比例是3:4。
在接下来的两三周,我擦亮眼睛去发现爱人的优点、做得好的地方,对于比较小的事情,也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美。他竟然不再脱口而出“滚”了,而且,两人没有再吵架。
神奇的是,当我试着去发现他的优点时,也真的找到他做了很多这样值得夸奖、赞美的事情;而他也在进步。比如,提醒我给孩子把尿,我一把,孩子果然就尿了;没有睡懒觉;从超市买了很多东西,一气儿就走回家来;我让他帮做点什么时,没有像之前那样总是半天半天都不动,而是立即就去做了;为了让我专心写博客,他就抱着孩子出去玩。
2.非暴力沟通
三四年前开始知道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但直到结婚、吵架,才真正意识到“暴力沟通”,比如批评、指责、辱骂、否定、强迫、嘲讽等是多么低效甚至无效,而且极具杀伤力,同时,也真正意识到非暴力沟通多么有必要,且有效。
有些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语言中的暴力,习惯了对伴侣批评指责,还美其名曰是督促其进步。也有一些人,就像卢森堡博士在其书中说的,不管你说什么,他都能听出指责的意味来。曾经和爱人吵架,就是这样的情况,他总觉得我是在指责他,我则一再强调、解释我并没有指责他。
在《非暴力沟通实践篇》中,卢森堡博士再次强调“需要”这个词。作为人类,我们有共同的基本需要:自由选择(选择梦想、目标、方向)、庆祝和纪念、言行一致(真诚、创新、意义、自我肯定)、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
我们都需要被尊重,被肯定,当对方总是批评、指责、否定时,我们内心的这个需要就得不到满足。这时,我们就不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
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对伴侣总是批评、否定、怀疑,那很容易预见的结果就是他很不开心,很受挫,从而不想为我们做任何事情。
3.怎么才能做到少批评指责,多夸奖赞美呢?
这个秘诀也许很多人都知道,我也是,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容易做到——尽管在卢森堡博士看来,非暴力沟通并没有那么难做到,只需要四步:
第一步,观察。只是观察、陈述所发生的事情,或人们所做的事情,不加任何评价,不做任何判断。
第二步,感受。“我所观察到的给我什么感觉?”卢森堡博士在这儿特别强调,是“情感、感觉,而非想法”。
第三步,需要。“对引起我感受的事物,我需要或重视的是什么?”一方面,我们专注倾听他人的需要,从对方的话语中感知对方的需要,并理解他们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
第四步,请求。向对方清楚而诚恳地提出我们的请求,表达我们想采取的具体行动,或我们希望对方做的事情,而不带任何要求、命令。而且,要用积极的行动语言来表达请求,要告诉对方我们想要的,而不是我们不想要的。
我和爱人和谐了两周多,可是这个周末,我看他玩游戏玩得有点久了,就又看不惯了,又忍不住要说他。不过,这次尽量克制,心平气和地说,并且只说几句。所以,还好,没有引发大规模内战。
对于如何做到多赞美少批评,根据有限的经验总结了下面几条:
(1)打开内心,真正地接纳自己。有些时候,对对方的指责投射的是自己的问题。当我们真正接纳自己了,也就不那么容易动怒了。
(2)像接纳自己那样接纳对方。想着这是我们打算与之过一辈子的人,他也不是十恶不赦,只是有着常人都有的缺点和小毛病而已。
(3)对于很小的事情,也要及时地给予赞美或夸奖,语气可以夸张一点,逗逼一点,还可以加上亲昵的肢体动作,算是两人间的小情趣吧,嘿嘿。
(4)每当想要批评或指责对方时,先忍一下,如果实在忍不住,觉得还是要说,那就尽量心平气和地说,单纯说事,不要夹枪带棒。
(5)要耐心,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对方。李笑来老师说他20多年没跟老婆吵过架了,碰上老婆不理解他的时候,他总是会耐心地一遍遍跟她解释。
201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