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得之也惊,失之也惊,宠辱皆惊,终而惶惶不可终日,夸张否?世间有几人不是这样的状态呢?有几人能得大智慧看透、真正做到宠辱不惊呢?
其原因,分析之,表面上看是内心不够强大,得失心太重,因为太看重,太害怕失去所以宠辱皆惊。深层原因,其实还是愚昧,还是无明,没有真正看透世上之事的变化规律;没有真正认知得失的转化;没有真正认识人生的本质,从而本末倒置。
《易经》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其实不必引用《易经》之说亦可证明,由人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生活、工作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真正是“水无常形,人无常态”。想一想你以往的人生经历中,有些你踌躇满志、满怀希望的事,最终却落空。如有一个奖你算来算去,觉得此次应该你拿的,最终却给了别人;有些你未曾想过,不曾期待的事,最终却幸运降临在你头上。如有些升职的机会别的同事做了很多年也不曾有过,而你才工作一年多就可能拥有这样的机会。
此次你失去了,没有得到,不代表你以后就得不到了,人生那么长,不要那么急,要争取,要努力,然后就应该是“尽人事听天命”了,功利得失之心不要那么重。而如果此次你得到了,那又怎么样?你能保证一直属于你?不会再失去了?生活中、工作中见识过多少人、多少次的得得,你要明白,这样的事例真的不是少数的,因为这才是人生,它永远不会一成不变的。
再换个角度看待,与人生更重要的事相比,如生命、如亲人的安康、很多得失是否可以更加看开,因为他们没那么重要。然而我们却经常本末倒置。从人生的本质来看,我们的目的亦或意义,是生活,然而如果我们总是怀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如何生活?每天惶惶、无法平静,这样的心情,生活对自己来说有什么意义?其实人的一生很短的,人生就是一天一天的生活,人生的真谛就是以平和的状态、享受的态度、知足的心态去过好命运赐予我们的每一天。
因此,既然世上之事经常变化、无法预料;得与失不是永恒、经常转换,那么就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工作、去生活,不是不作为,而是用勇气去争取可以争取的事,用胸怀去接受改变不了的事,用智慧去区分两者。
让工作归工作,让生活归生活,让努力归努力,让运气归运气,让事实归事实。
最后以老子的话来结束吧: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内心如深渊般深沉平静,与人为善,真诚守信,做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选择时机。我们只有不争,内心才能没有忧虑,才能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