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报了上一节研讨课的任务,就像一块儿大石头压在我的心里。
这次研讨课主题是古诗,六年级上册有两课是古诗词,分别安排在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我选择了第六单元的《浪淘沙》,这首古诗怎么教?
先读单元阅读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要素应该是在这一单元的其他文章中体现出来,针对古诗词教学,到底怎么教?是否按照五年级教给学生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来教?如果这样是不是走了老路?……还是先按照这样的思路备课吧?反复读古诗,揣摩每句诗的读法。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一生,对他写这首诗的背景,做到心中有数……
今天下午去听了三节古诗词课,其中两位美女老师张老师和王老师是低年级的古诗。另一位翟老师则是高年级。不同的年级把握的重点一定不同,他们的教学给了我一点点思路和启发。
回到家里,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整理课件,却越整越乱,干脆停下来,离开电脑,坐在沙发上静静思考一会儿,突然,想起来前几天看到的一篇《关于统编语文教材的24个问题解答》的文章,急忙打开再认真读。果然,部编版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教授对于古诗词教学明确地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以反复诵读为主,读得滚瓜烂熟,不要到后面背。
第二,注意引发兴趣。因为小孩学古诗词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不要求他是理解什么意义、价值,可以结合诗词的内容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背景材料或故事,可以讲一讲作者的故事。
第三,重视会意与感悟。诗词的文学表达都是含蓄的,不要在诗歌的作者和背景这方面下过多功夫,就是让他读就行了,然后让他有点感受。
第四,不要逐字逐句解释。凡是把一首古诗说得非常明白的,这个老师的水平都有问题。不要过多使用多媒体,诗歌的语言艺术是很难用图画来表达的,是超越平常语言的,往往是变形的、陌生化的,为什么学诗歌?是为了表达得更美吗?不是!是因为平常的的语言很难表达,多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是语文的“敌人”,每个人都有想象。
第五,不要布置过多的任务和讨论学古诗词,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读了温教授的建议,豁然开朗。大道至简,古诗词教学,按三步走:第一步读:初读,读准读通;再读,读懂读进;回读,读深读透,一一提升。总之,多种方式反复读。第二步想象:借助关键词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第三步积累。积累同一作者的诗、同一主题的诗。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利用已有的资源,比如: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展开想象,借助注释理解关键词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