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农场里有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喂食。火鸡中有位科学家观察了近一年无例外后宣布发现了宇宙一个伟大的定律:“每天上去十一点,会有食物降临。”感恩节早晨,它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将它们捉去杀掉,把它们变成了食物。
我不知道你看到这个有什么感觉,反正在当时,我有被震惊到。这不就是在说日出日落吗?或者说整个物理学知识吗?虽然在现在这个环境下,用的挺好,没有任何的差错。那你又怎么能保证,这些不是被“某些东西”设计出来的呢?
既然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那会不会那一瞬间就轰然倒塌了呢?
//01//
好吧,这样的联想有些科幻了。后来因为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就去查了一下,才发现这个故事并非大刘原创,而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来的,被称为“罗素的火鸡”。
本意是用来讽刺那些归纳主义者。即通过有限次数的观察,得出自以为正确的规律性结论。就比如最著名的黑天鹅。
在17世纪之前,欧洲人看见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于是归纳推理出,天鹅都是白色的结论。可结果,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的便利,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色的天鹅,直接击溃了这不可动摇的信念。
至此之后,人们还常用“黑天鹅”代表那些难以预测,且非同寻常的事件。
所以这么来看,归纳法好像极其不靠谱呀,那么归纳法就是伪科学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归纳法到底是什么。
//02//
所谓的归纳,就是从个体到到一般。个别事物是指个体,单个事物,一般事物是指某类别里常见的事。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我们通过对个别案例的观察,分析,对比等等方式得出的一般性结论。
比如以前科学家发生铜可以导电,铁可以导电,银也可以导电,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它们三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金属。
于是我们可以推测出,金属都可以导电的结论。
这个从单个事件中总结出的一般性结论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归纳。
这种基本的逻辑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随处可见,比如你看了某个导演的几部作品,都非常不错,最近他又出了新的作品,你推测也会很好看。
又比如你在某家餐厅吃过几次饭,菜都很好吃,于是得出这家餐厅的饭很好吃的结论。并成为你下次来这里的依据。
当然也远不止这些基础的做法,也可以运用到更加复杂的事情上。
比如领导要你评价某个人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他的日常生活中挑选一些事情作为依据,比如平时是如何跟同事相处的?对待工作的态度是怎样的?……
通过这些具体事情的分析,你可能得出来这个人和同事相处的很好,很受欢迎,对待工作态度也很积极等结论。
而后归纳总结一句,这个人很优秀。
这样复杂的情况也有很多,比如对于市场数据的归纳分析,得出什么产品比较受欢迎,什么东西比较有市场等等。
//03//
所以你看,归纳可以说成为我们思维的一部分了,甚至有人说过,我们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始于归纳法。因为只有归纳后,才会有猜想,有了猜想我们才会验证,验证了才会有真伪,而后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部分。
那么归纳到底是不是伪科学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判断科学的公认标准是“可证伪性”。而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显然是可以被证伪的,只需要你找的一个相反的结论即可。
所以归纳是科学的。那为什么我们结论还经常出错呢?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做的大多数是不完全归纳,即只是从几个个别案例中推导出来的,自然适用性有限。
另一方面呢,是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不彻底”的,科学永远都只是获得暂时的正确性,换一句话说,就是科学理论不是真理,只是一些尚未被证伪的假设而已。
所以在运用归纳法的同时,要同时注意到它的局限性。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