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麦肯锡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妈妈,叫胜间和代,是日本的一位妇产科医生,大女儿一岁的时候得了肺炎,她每天疲于工作还要照顾孩子,累得喘不过气来。但她还想去哈佛留学,怎么办?她说,想要改变现状,只能积极提升自己的状态。后来,她上着班,带着两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用半年时间从申请到被哈佛大学录取,留学两年生了老四,后来出了一本书,又生了老五。
厉不厉害?同样是妈妈,而且人家是五个孩子的妈妈,学习、工作、孩子、家庭同步进行,什么都没耽误。反观自己,带着两个娃,全职工作放下了,老大在家网课,老二自己带在身边,天天家里鸡犬不宁,想做点什么吧,没时间!我想做事的时间从哪里来?我是不是应该好好学下时间管理,解决下目前的困境?
我先在秋叶大叔的《时间管理7堂课》里找找答案。
“时间是无法管理的,唯一能管的是自己”。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符合自己的预期。
1.你首先要有个目标,你的时间才能被高效利用
在我三十多年的经历中,和很多人一样,高三是一段印象深刻的日子。那时虽然每天时间排得满满的,很辛苦,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围绕一个目标进行的—考上大学,走出去,再苦再累都可以坚持。最后目标达成,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那么现在想想你当前的目标是什么?是不是你非常渴望的,可以跳一跳,愿意努力付出,可以得到回报的?而且这个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我今年要实现写作变现。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我今年写作变现的收益至少是1万。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我近一个月写作的收益要拿到。
(4)目标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实现写作变现,才会有持续做下去的动力,赚取更多的被动收入。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在2020年12月前搞定。
所以接下来,带着目标做事,围绕着这个中心点,时间的力量才会慢慢展现出来。
2. 不要让情绪化成为你做事的拦路虎
神经学家保罗·麦克林提出了有名的三位一体大脑神经模型理论:大脑可以分为3层,原始脑(爬行动物脑)、“情感脑”和“理性脑”。原始脑属于最底层,负责本能反应,比如心跳、呼吸、繁衍及防御等。“情感脑”相比于“理性脑”,情感判断更加原始,更加直接,而且比较简单,要么积极,要么消极,会鼓励我们产生生存的本能反应——要么进食,要么战斗,要么逃跑。而理性判断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试图控和引导我们的情感,控制我们的行为。
一个人情绪化是正常反应,但是只有一个小孩子情绪化我们是可以理解的,而作为成年人是要自我约束的。
我经常因为孩子一哭闹就感到心烦意乱,什么都不想做了,这就是典型的情绪化。如果我没有目标,当天没什么安排,我可能会等自己情绪平复了,再根据心情决定接下来做点啥,但是如果我定下了当天的目标是阅读一个小时,而我还没做,我至少应该先安排半个小时阅读,这时候理性脑就很大可能战胜情绪脑,去完成任务。
推荐阅读情绪管理类书籍,可以根据不同的性格阅读相关书籍。
3. 做好精力管理,保证身体机能
我经常会觉得身体累,自认为是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可是如果比比,很多身体素质一般甚至是身体残疾的人依然做出了很大成就的,真的没办法抱怨什么了。
而做好精力管理,可以更好的实现目标,毕竟革命的本钱是必须要爱惜的。
(1)首先要排除的就是不良情绪。
如果一个人长期累积情绪压力,压力会传导给身体,身体也会用各种疾病做出提醒。一个人情绪不好,身体恢复机能也会变差,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状态不佳。工作状态不佳时,无论是“打鸡血”熬夜加班,还是学各种时间管理方法,都没有什么大用。所以情绪化影响的不只是是效率,更多的是身体健康。
(2)提升睡眠质量,快速恢复精力
睡眠是恢复精力的最好方法。根据人体机能,中午饭后体温最高,身体想睡不想动,午睡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最佳午睡时间为20分钟,正常人其实中午休息15分钟~45分钟就好。
对于带孩子的妈妈,最好先从培养孩子午睡开始,安排好一天三餐,定时定点午觉。如果孩子还没有午睡的,自己也可以忙里偷闲,午饭后15分钟休息下,闭目养神也是好的。
(3) 作息规律,是恢复精力的根源
制定符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让身体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生物钟才能形成,才能借助内在的生物钟节奏快速睡眠,快速恢复精力,当然并不是非要保证每天有8小时休息时间。
接下来,我要给自己制定个作息表,当然必须是要考虑到孩子的,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作息正常,关键是给自己留出做事的时间来。
书中还介绍了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管理和外包管理。总之,不管是用几种管理方法,自律是必要条件。没有自律,一切不过是纸上谈兵。所以不是有什么时间管理高手,都是自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