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感受着夏日的满眼绿意和满室阳光时,会不会觉得生活里也充满了勃勃生机呢?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季节里尽情舒展;希望每首词,都成为我们生命里美好的遇见。
1.《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柳永·北宋)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还。
多年前我背这首词的时候,一度觉得它很难背。因为它原本就有些长,而且三个字的语句又特别多,经常会弄乱了顺序,也弄乱了心绪。
后来,在我大量接触诗词后,开始对这首词有了别样的感情。每次读它,都能感受到属于漂泊的孤寂,以及柳永羁旅词中所特有的那种忧伤与眷恋。
忧伤,因为天涯路漫漫;眷恋,因为昔日佳人远。
就这样,慢慢地找到了它的真情流露,慢慢地体会到了它的抑扬顿挫。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还”……真的都是很美很美的句子。
一个只身在外游历的人,相信无论在哪里停泊,都不会有什么归属感吧。何况是听到暮角清音、胡笳悲鸣;何况是面对茫茫烟水,寂寂雁群。
寒秋的景致有一种苍凉的美,可赏景之人心间却漫上了沉郁的悲。
新愁就这样取代了旧日的欢乐,故乡就这样成为了他乡的遥望。而不管走到哪儿,在词人心中,总是揣着牵挂不断的人。她们在他的生命里出现,给了他美妙无比的时光,然后就像消失在风中的落花一般,无了影踪。
然而,就是这一念一想,一思一忆,柳永的羁旅词便多了几分温情脉脉的柔软。
2.《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格律派词人不断涌现的南宋,辛弃疾绝对是自然派的代表。虽然就我个人而言,的确更偏爱婉约词,但辛词的豪放亦是我所欣赏的。那里有一位将领抗战的心声,更有着无法言尽的悲壮。
公元1204年,辛弃疾被派往镇江做知府,镇江是一座历史名城,古时叫京口,三国时期孙权曾在这里建都,所以辛弃疾来这里后,一连写下了两首非常著名的与京口有关的词作。一首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另一首就是这阕《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他们以相似的恢弘大气的笔法,描绘出了历史的兴亡、英雄的可赞,以及报国无门的可悲可叹。
当他登上北固楼的时候,看到了中原大地的满眼风光,也感受到了自己激情澎湃的心潮。如果说每个人心底都想守护着某些东西,那么他最想好好守护的正是这大好河山、万顷家园。
从古至今,历史见证了多少兴亡之事,但细细想来,也都随着滚滚江水而流去了。
比如三国时期英姿飒爽的孙权,在这东南一方建功立业,成就东吴政权。问天下的英雄谁可与之争锋,也唯有建立了魏的曹操和建立了蜀的刘备。曹操曾说过,生个儿子要像孙权那样就好了。
而词人此刻也希望能有孙权那样的雄心壮志,驰骋沙场,再凯旋归来。可他现在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小知府,他的家国情怀将淹没在深沉的时代悲哀里,他的个人境遇也只能随着不争气的朝局蒙上硝烟过后的尘土。他不甘心哪!
3.《清平乐·红笺小字》(晏殊·北宋)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在古人的情感世界里,总有一些很朴素的浪漫。比如月下相思,比如笔墨寄情……这样的浪漫并不昂贵,却非常可贵,因为它是一个人把内心最深沉的爱记录下来,无论对方是否看到,都字字含情,句句入心。
就像这首词里的主人公,是在怎样的情境下,铺好一张张红笺,写下一行行小字,字里行间全部是对另一个人的爱慕之情。这平生最美的心意,与思念有关,也与哀愁有关。思而不见,所以结成了愁绪;念而不得,所以细细描摹。描摹自己的心情,也描摹远方她的样子。
然而,这样的锦书能寄出去吗?
晏殊曾在自己的另一首词中写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他知道路途遥远,锦书难寄。
而这一次他又说“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即便鸿雁可以传信,鲤鱼可以寄书,可如今她在哪里呢?他这满心惆怅又如何传寄呢?
于是放下笔,在夕阳里沉默地独倚西楼,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远山;目光回转,又可以见到帘钩。看着它们遥遥地相对,他或许会想,自己在窗帘之后,与佳人又隔着几重远山呢?
崔护的诗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晏殊的这首词里,伊人同样不知何处,但依旧在的,不是桃花,而是绵延不绝的流水。
也许,流水就是那般无情吧,正如时间,带走了太多的美好,留下了只能回首的记忆,偶尔翻捡才发现,那散落了一地的,是青春,抑或爱情。
4.《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北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很喜欢这首词中那种别致的宁静,这份宁静,是热闹过后的回归,是大戏落幕的余韵。
或许有时,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人越多的时候越觉得寂寞,越热闹的时候越觉得孤单,姹紫嫣红、人声鼎沸,反倒让我们迷了双眼,失了听觉,那种“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与我们没有关系”的感受,大概就是孤独吧。
而这首《采桑子》,真可谓集空虚寂寞和怡然自得于一身。
若说世人大多喜欢百花鲜妍的景象,那词人这回可是独辟蹊径,他说群芳凋零之后的西湖反而更好。残红肆意地散落在地上,似乎在宣告着春天的结束。但这个时节,恰好该是柳絮飞舞的日子,连柳枝也可以轻快地飘荡着,尽享微风拂过的舒适。
在这样的丽日风光里,想必会有更多的人出来游玩了。好一番歌舞升平,好一番酒兴盎然。
“笙歌散尽游人去”仿佛破空而出,既留给人们繁华的想像,也自然而然地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入已然到来的空寂与宁静中。
这空寂从室外转到室内,这宁静从视听转入心灵。
垂下帘栊后,既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也营造了一份独处的闲适。
正如那位独立花间的晏几道,可以看见“微雨燕双飞”一样,此刻,独立窗前的欧阳修,也有心情捕捉到“双燕归来细雨中”了。
所以,是孤寂还是舒适,其实全在一时的心境。
5.《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的词,很多都是在写自己的生活,还有她的情感,她的思念。
每逢丈夫外出做官,独守空闺的她都会将万千挂念付注笔墨,写下一首首婉约深情的相思之作。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女词人在与丈夫分别的日子里的那种挥之不去的疏懒与寂寞。
记得诗经中有这样几句“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就是自从心上人去东征后,我的头发乱得如飞蓬一样,也不是没有香膏来沐浴,而是要为谁来画妆容呢?这大概就是“女为悦己者容”最初的版本了。
而我们的词人也是一样的,丈夫不在身边时,她也疏于打扮自己。屋子里的金炉冷了,被子凌乱,起来后也懒得梳洗,任妆台落满灰尘,任太阳高高挂起。如此消沉,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心怀悲秋。
而是因为离别。
离别让她尝尽了孤独寂寞的滋味,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思念的折磨。即便别时唱了一遍又一遍《阳关曲》,可也难以改变既定的行程。如今,他远得如那渺茫的桃源,她却只能任袅袅轻烟锁秦楼。
在楼上,看得见江水滚滚,却看不见归帆靠岸。每每凝眸的时候,心里都仿佛又添了一段新愁,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凄凉,似乎凉透了整个清秋。
想走近更多好词请看这里——【历史上好词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