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植字〗 【深圳 张安立】↓
——————————————
《人生如树》
春天,萌芽,但看万物,那低处的草尖正在破土。生命物种渐生渐长渐继续,春风拉开着季节的序幕。
山边几棵树苗也正清秀,远处坡上是一片片大树。平处是几幢整齐的校屋,欢快的小朋友忙去读书。
读书,进步,向着人生之路,不折不扣,沿着树的节奏。一圈一年轮,经风又沐雨,成长自我,见证春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朋友的梦和希望融入了树。世上有很多人生的比喻,最好的比喻莫过于人生如树。
春天植树,今天是植树节,小朋友们学着大人们都来植树。读书是进步,植树是造福,树象征着人生,人生也象是树。
今天3月12日,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植树节。而且植树节也是一个世界植树节。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
植树节亦名栽树日,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1912年5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濯濯不毛”,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植树节的设立是为了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祖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尽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地球世界的生命载体除了动物就是植物,如果说人为高级动物,乃万物中之灵长,那么,树则为高级植物,乃植物中之王者。因此,人生一世,从小至老,唯有与树相依相伴,种植一棵树,生长一处绿。如此,人生才有意义!
二O二四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