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能力
赵永久
点评
这本书讲我们怎么与爱的人更好的共处。其中讲述了很多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人忽略的不好的言行。作者讲述的通俗易懂,清晰地讲述了“爱的五种能力”。读罢还是受益匪浅的,如果能很好的做到,应该是一个幸福相随的人。
以下是对本书内容的归纳总结。
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评价。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这种因假设而起的情绪,让自己可以更加平静地去享受生活,而不是经常编个故事气自己。
“情绪按钮”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当情绪按钮被触碰到,通常我们就会有固定的情绪反应。情绪按钮多与过去的经历特别是童年有关。在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初期,都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离开成人的照料几乎无法生存。身体没有力量,心理也很脆弱,经历一些可能对自己有伤害的事件时会有强烈的情绪体验。潜意识记住了这些曾经对人们有威胁的场景,在以后再遇到类似场景时,就用当时的情绪来提示自己。人在成长中受到过什么样的伤害,就有可能会对类似的事情形成情绪按钮。
穿越情绪按钮的过程是对自己挑战的过程,故意去承受情绪所带来的不舒服或痛,做以前自己不会做的事,让内在的记忆更快地被改写,也更快地战胜情绪按钮。
述情:“你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述情是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和想法,情感关系里只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对方沟通,就不会轻易伤害到两人的关系,却可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述情的魅力在于——同样的话,用不用述情,在情感关系里达到的效果非常不同,这是因为情感关系里讲“爱”要比讲“理”好。
作者举了六种具有魔力的句型:
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说出来;
受到对方不好的言行恰当表达出来;
说内心需求,不直接推出解决方案;
说“喜欢”,不说“不喜欢”;
用“可以吗?”代替命令;
用“我希望”代替“你应该”。
以上皆是通过述情通过更好的表达方式使情感沟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伤害对方的客观前提之下,客观真实表达自己感受,取得对方的理解。
在我看来,述情最为关键的:
1、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客观真实。
2、选择合适的词语,让对方容易接受。
3、精准表达自己的情绪需求。
4、让对方有足够的空间选择。
共情:可以理解为善解人意,双方的互相理解。用另一个词说就是“说的着”,不懂共情就是“没话”“感受不到温暖”。
共情的四个步骤总结:
接纳情绪——引导分享——肯定逻辑(并非对错)——启发影响。
允许:讲的是包容。认识到人的不完美,不相同,允许差异。爱,就是全盘的接纳一个人,逐渐的影响改良。允许本质上是调动自己内在的意念,是内在的修炼,很像是佛家讲的放下“执着心”,保持“平常心”。
影响:人与人都会互相的影响。影响又与改变不同。“改变”对方感觉到自己被否定,而“影响”是感觉到被肯定。“改变”是暴风骤雨的打击催促。“影响”更像是春风拂面春雨润物细无声。
影响过程中注意“无为”允许,和强化肯定。在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希望时,更多的是应该无为引导,允许改变的过程;在对方做了自己希望的行为后,及时正强化对方,提高他的积极性。
爱的五种能力:
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懂得述情,让对方“懂我”;
学会共情,让对方感受到“懂我”;
懂得“允许”,接纳包容差异;
掌握“影响”,互相成为更理想的爱人。
第2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爱情关系里,人们如果能够允许对方不够完美,不再挑剔对方,就给了对方一个成长的空间,对方也会在这个比较舒适的空间里慢慢成长,越来越完整。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自己里边,向内找,才能找到它。
>幸福是要向内求的,而不是向外求。
>相当多的人们对待宠物的态度甚至要比对爱人还要好。养宠物的人很少动不动就把宠物闯的祸归因为“养错宠物”了,而是归因为“不了解它,不太懂得怎么养它”。人们总是认真研究宠物的特性,然后调整自己来适应它们。
>如果人们能用对待宠物的态度对待爱人,也许很多爱人之间,都会更幸福。
>一个人容易幸福还是不容易幸福,区别就在于自己遇到问题时的一念之间:是向外归因还是向内归因。
>爱是一门学问,并非天生就会,而是需要后天学习。
>常常导致付出的人真的付出了爱,被爱的人却感受不到,因为不会爱。
>每个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常常让与自己相爱的人痛苦,容易错失爱的机会,甚至会伤害人。
>隐忍伤自己,指责和抱怨伤害对方。而述情是情感关系里最合适的,不伤害任何人的沟通方式。
>尊重差异、允许成长。
>在爱情的关系里,有一个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爱情里从来就不讲“理”,家也不是讲“理”的地方,有爱的能力的人在爱情里是不讲“理”的。
第3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假设成为事实,这在心理学里称为自我预言实现。生活中的很多误会、误解基本都是这样产生的。
>人们很多时候并没有验证自己的假设,就认为自己的假设是事实,进而会起情绪,把事情搞砸。
>一个人越是客观,就越是能够摆脱这样的假设和情绪,一个人越是主观,就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假设,因假设而引起的情绪也会越多,俗话说:“世间本无烦恼,庸人自扰之。”那些容易因假设而产生大量情绪的人,大概就是属于这里说的“庸人”吧。
>你和你的朋友约会在咖啡馆,你等了他(她)二十分钟,他(她)还没有来,你认为他(她)是不够尊重你,你很生气地准备离开咖啡馆,当你推开咖啡馆的门,准备离开时,恰巧碰到他(她)要进门,这时,你正被你的情绪控制着,既生气又尴尬地对他(她)说声:“来了?”
说完还用眼睛白了他(她)一眼,同时你也停住了脚步,等待他(她)解释。
他(她)告诉你,他(她)中午在一个餐厅吃饭时,把手机忘在了餐厅的桌子上,当他(她)快要赶到你们约会的咖啡馆时,才发现手机丢了,看到还有多余的时间,他(她)就赶快回去找手机了。
等他(她)回到吃饭的餐厅,餐厅工作人员说没有见到他(她)的手机,通过调餐厅的录像发现,原来是被另一桌用餐的客人拿走了,并且已经把手机关机了,而你的电话号码就存在他(她)的手机里,他(她)一时也联系不到你,所以,他(她)才会晚到了也没办法提前通知你一声。
听完他(她)的这番话,你可能会为你前面对他(她)的误解而后悔,甚至会觉得不好意思。
如果结局是这样的话,看看你前面起的情绪是不是很多余?
>如果在爱情的关系中,一个人总是会把自己的假设当成事实,想想他会有多少的情绪要起,对整天起情绪的人而言,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况且男女之间的事情,假设起来是非常容易的。
>生活中很多人际之间的误会,是因为这样的假设而引起的,这些情绪,真的是很原始和不理性,甚至多余。
>情绪是理性加工的结果,不同的理性加工会导致不同的情绪。
>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看到别人做的一些事情时,第一反应是判断对和错,所以,他们容易产生情绪,而通常这种情绪是愤怒、厌恶、恨等。
而这样的人,也往往生长在只关注对和错,而不关注内心感受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往往就是用第一种方式教育孩子的人,只在乎他们有没有做对,不在乎他们的感受。他们通常都难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是经常感受到委屈和愤怒。
>如果把心灵比喻为一个花园的话,爱、关注感受像给花儿浇水、施肥、晒太阳,花园里土壤肥沃,花儿茁壮,蝶舞蜂飞,花香四溢。只关注对和错,就像是只关注花有没有长直,只给花去掉多余的枝叶,而不给花儿浇水、施肥、晒太阳,这样花儿是枯萎的,土壤是干涸的,花园是荒芜没有生机的。
第4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述情障碍”一词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或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但无法表达出来
>一个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就不知道他的内在感受,也不知道这个人的心理特点,也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这个人开心,又如何做这个人就会生气,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与其相处,这样的人,是不容易爱的人,也容易在情感关系中遇到问题。
>不会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爱人,你较难了解到他真实的感受,就不知道如何对待他。而他一旦告诉你了他的感受,你便知道如何对待他,他就成了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相同地,他也会感觉到身边的人很好相处。
>述情为对方画出了如何爱你的线路图
通过述情,我们告诉了对方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希望如何、不希望如何,这等于给自己的爱人指了一条爱自己的线路,清晰得就像一张线路图一样,遵照这张线路图,他就可以知道如何爱我们。
>通过述情,我们告诉了对方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希望如何、不希望如何,这等于给自己的爱人指了一条爱自己的线路,清晰得就像一张线路图一样,遵照这张线路图,他就可以知道如何爱我们。
>不要以为两人一相爱就会彼此很懂对方,这完全是两码事儿,相爱很多时候是荷尔蒙在起作用,而两人彼此都很懂对方的爱情关系是通过彼此不断述情沟通来达到的。
>当两人都长期地向对方述情,并与对方共情,经过一定时期后,两人感知对方的感觉就像自己的一样容易,心有灵犀就产生了,两人也就真正地“合二为一”了。“心有灵犀”是经营的结果。
第6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差异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看待差异,以及是否允许差异的存在。
>允许是人类心灵自由的重要工具,人一旦开始允许,就不再抗拒任何事情,不再反对任何事情,也就会获得力量,就会更加强大。
第7章 帮助他成长,智慧的爱:影响
>在影响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要你去做些什么,而是要你去学会不做什么,进而给对方留出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