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掌声四起,
忘我演绎,鲜花四溢。
放眼四周,眼神迷离,
曲终人散,人魂不一。
上过舞台的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我的小女儿年仅5岁,平日里活泼却不傲慢,爱笑却不张扬,在幼儿园里算不上“台柱子”,却也时常参加文艺节目的排练和表演,但幼儿园的舞台,只是一个大办公室里的讲台,女儿也从未因为在幼儿园表演过节目而表现出异常。
年底因为幼儿园的节目被选中参加部队的联欢,又被选中参加市电视台的春晚,女儿有了接触真正舞台的机会。舞台还是平日在幼儿园的排练和表演的舞蹈,但因为舞台变了,观众变了,下了舞台后的女儿,也变了。
每一次表演结束后,还未卸妆的女儿,犹如喝了三分醉的小鹿,兴奋、新鲜、夸张且有点疯狂!舞台让她体验到了光鲜,掌声让她膨胀,以至于演出结束回到家,久久不愿意卸妆。
演出结束的小小女儿不仅不愿意卸妆,还对着镜子左比划、右造型,将她未表演的、其他的舞蹈动作完整的一遍又一遍在家里欢跳,跳完后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你看,这些动作我全部都会。
仅这几次大舞台的经历,就让女儿如此的兴奋和自恋,如果再给她更大的舞台会怎么样?如果让她表演更多的动作和角色呢?看着兴奋、自信又有些反常的女儿,我想到了自己。
相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我接触舞台的时间比较晚,是在成年工作以后,我不是专业文艺演员,只是被迫不停地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比赛和演出。但那些年舞台上的时光,还是多多少少影响着我的成长。
第一次上舞台只是觉得新鲜,事后听到一些赞美时还会觉得自己没有把平时排练的东西100%展现在舞台上。随着演出的增多,随着在舞台上时间的积累,鲜花、掌声和赞美,让我渐渐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太多!
这种要命的自我认知,几乎都体现在彼时我那年轻的脸上,我走过的地方,接触过的同事,都说我是一个“高傲、不好接触的姑娘”,我却并不以为然,仍然认为自己和他们都不一样。
舞台给了我光鲜的同时,也给了我无知,让我迷失了自我,尽管那时候的迷失没有让我走上邪蹄,但那些舞台上的美好片刻却总是让我回味无穷,让我自以为自己足够优秀,让我停止了学习的脚步,在本该努力的年纪,却放下了书本,拾起了名利。如今想来,实属得不偿失!
由现在的女儿和曾经的自己,我想到了某些明星。他们都是靠舞台生活,日常在舞台上摸爬滚打, 他们在人们认为的舞台上表演,却把自己的一生迷失在人生的舞台上。
很多被爆料“很烂”的明星们(名字就不用一一罗列了),曾经在舞台有多光亮,迷失后的他们就有多肮脏!我知道他们的坠落和迷失,跟他们本身的性格有关系,但他们的舞台生涯也是推他们进深渊的有力推手。
由那些不堪的明星们,我又想到了央视一姐董卿。舞台是一样的,但舞台上的人却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深追一下就会发现,董卿以舞台为生,却不以舞台为根!每一次上舞台,她就只是把舞台当成工作,她只需要单纯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其它的不会去在意,不会去多想。
每一次走下舞台,董卿便回归了生活,仍然是那个“手不释卷”的才女,仍然是那个睡前一定要读书的女子,仍然是那个静如处子的平常女人。
董卿的聪明,是她很早就把舞台和自己的人生分得开、拎得清,不管舞台的灯光有多亮,不管台下的掌声有多响,不管收到的鲜花有多香,她内心知道:那都是给她当下表现的一种回响,并不是长远的力量。
舞台上的自己是观众的,舞台上的人生也不是自己现实中的生活,但舞台总有一种魔力,让定力稍差的人,就会被它所吸附,被它的魔力所左右,以至于看不清自己、找不到方向。
不是每个人都有像董卿那样驾驭舞台的能力,更不是每个人都有像董卿那样抛开舞台魔力的能力。董卿之所以能平衡得如此好,离不开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学习和阅读。
一个人不学习、不阅读,就算此时正站在舞台的中央,也未必有能力控制舞台的魔力,舞台的魔力是一把双刃剑,打败它的唯一途径,恐怕只有不断的学习、阅读和思考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