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在这句略显励志鸡汤的口号后面,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可细想起来,从荔枝的产地岭南到长安,路程遥远,在只有马匹作为交通工具的古代,如何实现这一口新鲜荔枝的滋味,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带着如此好奇,我读起马亲王的这本小说,没想到我从中收获的一个非常精彩的职场升级打怪的故事。
刚成为房奴的九品小官李善德,被上级领导陷害,莫名其妙奉命替皇帝采购岭南的新鲜荔枝,并且保鲜送到长安。在经历了害怕,绝望后,他决定奋力一试。这个李善德虽不懂官场之术,不谙修辞之道,但是他却有极其敏锐的数字能力。这个运送荔枝的复杂课题,可以转换为“延缓荔枝变质时间”和“提升转运速度”两个变量。更为出彩的是他的工作方式,非常有借鉴意义。
一,可视化跟踪记录,远近优劣,一目了然
李善德发明的脚程格眼,有点类似甘特图。每到一地,开启一个小瓮检查状态,便放飞一只信鸽回报。李善德在广州一收到消息,立刻按里程远近,用四色笔填入格眼。黑圈为不变,赭点为色变,紫点为香变,朱点为味变,墨点为流汁。这种清晰的记录,可视化的展现让工作思路清晰明了。
二,创新意识
荔枝的保存是一个难题也是新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无所借鉴,那么只能打开思路,激发创新意识。比如李善德的双层瓮,盐洗隔水等等,让荔枝保鲜不断延长。
三、把握自己的工作节奏
老胡商跟李善德说,“先生要记得。跳胡旋舞的要诀,不是随乐班而动,而是旋出自己的节奏。”李善德从循规蹈矩的京城小官,慢慢打开思路,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他到当地的经略府去讨要符牒,作为商运的免税依据,换取运输荔枝的成本。他学会以目的为导向,无论软磨求情,还是做个恶官悍吏,只要能完成最终的任务。
四,多方案并行,小成本控制变量测试
李善德先把一批催熟的荔枝运走,四条线路。第一路走梅关道,第二路走西京道,速度略慢,第三路北上漕路,是唯一渡过长江的一路,跑了足足一千七百里,流汁前奇迹般地抵达同安郡。但代价是马匹全数跑死,人员也疲惫到了极限,再也无法前进。第四路走水路,深受险滩与溯流之苦,只到浔阳口。第二次试验,他只专注于优化梅关道与西京道的路线,一个胜在路平,一个胜在路近。
五,与上下游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苏谅是商人,原本只是跟李善德以利相交,他提供资金,换取李善德的通商符牒。再一次荔枝酒集会中,微醺之季,他有些动容地说,“你我虽然相识日短,但和你一起做事,实在是舒服、踏实。一件件事情,分剖得明明白白,没有虚头。我们商人,最重视的就是明白,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做事嘛,也要和明白人一起做,才开心。”
林邑奴原本是安插在身边的眼线,但是李善德一视同仁地对待,让林邑奴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人的尊重。最后冒死送达消息,帮荔枝队伍躲避了一场追杀。
六,共享成果
“下官德薄力微,何敢厚颜承此重任。愿献与卫国公,乐见族亲和睦,足慰圣心。”李善德一方面为了调动更多的资源去完成运送,另一方面也是觉察到如此大功不是自己所能承受的,于是献策于杨国忠,这也为后来的归隐埋下伏笔。
故事非常精彩,紧锣密鼓的节奏,跌宕起伏的剧情,人物有成长有纠葛。读完它,仿佛跟李善德一起热血了一把,即使有遗憾,也不枉这一场荔枝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