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认知觉醒的人,都做对了什么?

相信你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时刻👇

· 想要改变现状,却总是败给了惰性。

· 想努力提升自我,却又陷入低效的状态。

· 看过很多书籍,却发现对生活没有改变。

仿佛自己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而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在《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看来,便属于“醒着的睡着的人”,即对自己缺乏了解,对生活缺乏主张,对命运缺乏选择。

因此本期我们主要聊聊《认知觉醒》这本书,那些认知觉醒的人,都做对了什么?

而要提到认知觉醒,就得先知道什么是认知,以及什么是觉醒。

01 元认知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所谓认知,通常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以及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属于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而在本书中,作者则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元认知。

元认知,指的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够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

这么说可能有点难以理解。

但是简单讲的话,其实元认知能力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反思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多数人也在无意识中运用了该能力,但更多是被动使用。

例如在面对问题或批评指责时,被动调动这种能力去处理问题。

因此,元认知能力对于他们生活的正向改变并不会很大。

而人与人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选择改变命运。

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02 认知觉醒

也就是说,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而元认知从被动到主动,便是转折点。

当一个人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也便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从实用角度讲,元认知能力可以被重新定义为: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

这里涉及到两种能力,一种是觉察力,一种是自控力。

觉察力,或者说自我审视能力,就是当你开始反观自己的思考时,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

而多数人总是无意识跟着自己的喜好行事,例如在短期利益如打游戏煲剧,和长期利益如阅读学习面前,往往会选择前者。

尽管他们知道想要人生有所改变,就应该坚持这些有难度的事情,但他们总是会不自觉陷入追求眼前的舒适和简单。

自控力,就是每当面临需要选择的情况时,能及时停下脚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当下对自己最有价值的选择。

如阅读学习虽然很难,但在长期收益角度来看,它就比煲剧玩游戏更有价值。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无论是当下的注意力、当天的日程安排,还是长期的人生目标,他们都力求想清楚意义、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而不是随波逐流。

03 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

既然知道了元认知能力的好处,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如何才能获取这种能力,使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呢?

周岭老师在书中也分享了几个方法。

1.从“过去端”获取学习前人的智慧

前人的智慧有很多,但大多都可以从书籍中获取,例如——

《思考力》这本书会告诉你,思考力的本质就是丢弃所有已经消化的信息,让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

《刻意练习》中的核心方法论是:不要重复练习已经会的,要不断寻找那些稍有难度的部分。

《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罗列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原则,用以清晰地指导自己行事。

《超越感觉》的观点是,想拥有清晰的逻辑就坚持一点:凡事不要凭模糊的感觉判断,要寻找清晰的证据。

因此我们需要终身学习,掌握更多思维工具,提升认知能力,以此消除认知模糊。

 2.时刻反思复盘自身的经验和教训 

每日反思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留意日常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

不管是令人欣喜的感悟,还是令人难受的困惑,只要它能触动到你,就及时记录到文档里复盘。

在做复盘时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① 描述经过

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② 分析原因

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 改进措施

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3.在做事情时刻监控当下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总是容易被其他事情分神或打断,例如本来打开购物软件想买生活用品,却忍不住被美女主播吸引;

打开微信想对接工作事务,却不自觉因为小红点而打开了朋友圈。

因此,我们需要随便按下暂停键,思考某件事的重要性,以确保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能在第一时间完成。

 4.学会冥想提升自身的专注力 

冥想作为最简单有效的思维训练工具,像股神巴菲特,比尔盖茨,马斯克等都是冥想爱好者。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就像肌肉需要锻炼一样,冥想是心灵的运动。冥想让心灵从日常生活解脱出来,帮助意识回归当下,跳脱惯常的思考模式。

因此,冥想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监控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关注的地方。

想要学习冥想的伙伴,也可以看看《十分钟冥想》这本书哦。

最后,我想和你分享书中的一段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面对困难之事,为什么有的人很容易放弃,而有的人却能够持之以恒呢?

除了知晓前面提到的各种规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更擅长探索原理,会主动改变认知视角,来找到行动的意义和好处。

· 比如当我们清楚了阅读的本质和意义,就可能放下手机,主动拿起书本;

· 当我们明白了深度学习的意义,就可能放弃听书、速读,转而开始精读和输出;

· 当我们明白了运动真正的好处,就可能告别慵懒,主动坚持锻炼。

因此,我们要想办法看清楚那些想做之事的意义和好处,当我们看到的维度越多,耐心就会越强。

正如在当下你可以选择短期快乐的事情如打游戏煲剧,也可以选择短期痛苦但未来有益的事情如投资理财,技能课程学习等。

而人和人的差距,不就是由此拉开的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