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第三节提问力的课程学习了一个很赞的提问模型,叫罗伯特逻辑层次模型。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了问题,喜欢在问题本身的这个层次去解决问题,但其实这样做会,常常会导致做很多的无用功。而这个模型,我们通过上堆或下切的方式寻找根本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这个模型分成了6层,从最低的层次开始,分别是从环境到行为/行动到能力到价值观到信念角色,最后到精神系统。我们提问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去提出问题。
环境是指时间,地点,人,事,比如何时何地做这件事儿?它是指个人之外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行为行动是指做什么,比如我采取哪些行动?我的第一步行都最想做什么?它强调的是人在环境中的行活
能力是指如何做,比如我有什么能力?我需要什么能力?我在当下环境所有拥有的驾驭方法是什么?
信念和价值观,指的是为什么,比如这为什么重要?这个是判断人事物的标准和语言准则。
角色是指我是谁,比如我在当下是谁?我是说看到自己?
最高的一个层次是精神系统,它强调是我与世界的关系,是关于目的和愿景,比如未来的图像是什么?强调的是全方位的一个景象或样子。
这几个层次里面,我们说上堆是指从价值观到角色到精神系统的几个维度去提问,下切是指从能力行为环境这几个维度去提问。
除了上堆和下切,还可以平移,也就是从某个层次的问题延伸出去,进行提问。
以下是今天的练习:
请为以下问题找出,问题出在哪一个逻辑层次,我们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1、职场妈妈问:“我该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1) 层次(角色):如果工作与家庭真的得到平衡以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那个时候的样子真的是你渴望的吗?如果工作与家庭不能完全平衡,会阻碍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吗?
2) 层次(价值观):为什么平衡工作和家庭对你那么重要呢?这个平衡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2、自我成长者问:“时间总是不够用,我怎么办?”
1) 层次(价值观):为什么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自我成长呢? 如果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成长,它能带给你哪些你真正想要的价值呢?
2) 层次(能力):你是否为了提升时间利用率做过哪些努力?比如看书,培训或者其他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效果是怎样的?
3) 层次(行为):目前你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为了提高时间利用率,你都做了哪些事情?
3、员工小王展示个PPT,结果有几个错别字,领导马上批评他——你真是一个不负责的人。引发了小王辞职
1) 层次(角色):领导批评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你是怎么看待他的评价呢?你的辞职跟他对你的标签定义:不负责的人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2) 层次(行为):从错别字推测到你不负责任,你认为他说的是事实还是观点呢?你辞职的行为和领导人的评价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4、公司这么乱,我只好这么混日子……
1) 层次(精神系统):未来1-3年,你希望在职场上成功时候的样子是什么?现在混日子跟成功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关系?
2) 层次(精神系统):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是混日子,还是能成就一番事业,还是其他呢?
3) 层次(环境):公司很乱,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乱呢?这些现象什么时候开始的?其他同事是怎么做的?他们表现跟你一样吗?公司怎么看待这样的行为?
4) 层次(行为):这些乱是如何影响你工作的?混日子具体是指什么?未来你继续这样下去吗?还是有其他的行动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