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虽然科学技术已经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舒适度,但是我们的不适阈值越来越低,感觉不适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是为什么呢?这本书主要解释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降低不适感,注意是降低,而不是消除不适,因为正是有不适,我们才珍惜舒适,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说如何与不适舒适的共存。
首先从大脑的构造解释,为什么我们经常感觉不适。我们人类的大脑可以区分为三个功能各异的部分:
大脑核区,生理脑,是我们的第一个大脑,可以追溯到爬行动物的时代,我们的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的信息都与生理脑有关。
大脑边缘系统,情绪脑,在大脑核区的上边,大脑边缘系统的情绪反应是无意识的和自发地,如同猫狗等动物一样的情绪反应。
大脑皮质,思维脑,在大脑边缘系统的上边,哺乳动物进化的程度越高,大脑皮质越大,大脑皮质越大,大脑功能越发达。
我们经常感到不适,就是因为大脑边缘系统过于强大,它影响了大脑皮质的判断和决策。这能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比如压力胖,有些时候越是焦虑就越想吃东西,很多人在工作中变得越来越胖,吃东西会让我们感到压力焦虑释放,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在原始时代为了生存对食物的反应特别强烈,现在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大脑边缘系统不会判断,只能通过吃维持生存,现在看来我们不缺食物,但是大脑边缘系统还会照样产生作用。这一点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越减不下去越焦虑越想吃,越吃越就越减不下去。
大脑边缘系统经常战胜大脑皮质,而生存本能是大脑边缘系统主导的,所以如果我们不有意识的训练的话,我们会被大脑边缘控制,比如,遇到一些垃圾食品,大脑皮质提醒我们不能吃,但是这并不能改变饮食习惯,真正主导的是强大而独立的生存本能。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舒适度,同时也加速了即时满足感,想搜索一个问题,可以直接上网,但是如果搜索不到就会焦虑,想吃一种食物,但是如果不能立即吃到就会焦虑,人们变得越来越失去耐心,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是倾向于寻求短期性的解决方案。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我们的人生似乎就是在一条条信息中度过的,我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我们越来越依赖外界的刺激,比如,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吃饭一边看短视频等等,对外部的需求不断强化,需要更多的刺激。比如给孩子买玩具,如果靠给孩子买玩具让孩子获得开心,这就像是一个无休止的无底洞,一开始一张贴画已经满足,最后100张贴画才能获得最刚开始一张贴画的快乐,这就是多巴胺水平变的越来越低。
同时我们还需要警醒我们生活的一些坏习惯,随着多巴胺水平的下降,我们的不适感和恐惧感也会随之加剧,只是我们被迫加以应对,如果应对不善,就容易产生这些坏习惯,或者将我们的注意力从恐惧感上转移出去,不幸的是,这些习惯并不会消除我们的恐惧感,相反,只能算是短期性的策略,只能暂时地抑制恐惧感。比如我们家里一位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在医院做过全面的检查后,医生病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估计是压力比大,但是还是要按时吃药,多么健壮的人一旦患病,心理就会产生害怕,从比便依赖上了吃药,即使告诉他说多锻炼多出去走走,从精神上减轻压力,但是他还是觉得降压药才能带个他安全感。再比如困扰我多年的痛经,一旦日子快到时有一点不适,就会先准备好布洛芬,以防万一,一开始吃一次就管用了,后来对疼痛的忍受程度降低了,对布洛芬产生了依赖。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那如何帮助大脑皮质战胜大脑边缘系统主要的生存本能?主要提高对不适的管理能力,我的理解就是变得坚强。当然也有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
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规定某些时间段,把自己从数字互动中解放出来,让你的心灵和身体喘口气,让你的焦虑水平降下来。刚开始练习时,睡前一两个小时,停止使用涉及工作的现代技术。
珍惜和忍耐不完美。我们要追求连贯性,而不是完美性。不要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外部架构和外部行为上,不必非得证明什么,不要用外部成功标准来衡量自我价值,学着对真实的自我形成良好的感觉,从内心着手提高自己的尊严,承认自己不可能永远保持完美,也不需要永远保持完美。
限制感官通道受到的刺激。重新训练自己,让自己在感官刺激较少的情况下感到充实与满足,比如,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不看手机,只启动你的味觉通道和嗅觉通道。
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睡前一小时远离电子产品,早点儿睡觉,越缺乏睡眠,焦虑水平越高。
学会放慢速度。放慢吃饭的速度、开车的速度、走路的速度等。
不要拖延。拖延会损害人们的决策能力。
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
接受不确定性。最好能找到更好的方法真正理解它、忍耐它、接受它。
戒掉易怒的习惯,我们通过愤怒达到某种目的,愤怒只会带给自己带来伤害。即便是一个勉强的微笑,也是具有建设性的治疗方式的,也可以做一些慈善行为。
生活要遵循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我们的大脑皮质比较喜欢挑战性的,而大脑边缘系统更喜欢可预测性,这就是为什么婴幼儿更喜欢反复看一本绘本。
拓展心理舒适区。我们的舒适区受到的挑战越小,缩小的就越严重,随着心理舒适区变得越来越小,容易激怒我们的事情就会比之前多得多。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挑战并拓展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比如尝试一个新的爱好或者有挑战性的工作、读一本能够挑战你信念体系的书,比如你不太认同或者很少了解的书。
让自己休息片刻。如果患者每次拿出一两分钟的时间去重新调整内心的节奏总,即便每天只做两三次,他们的疾病发作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就像你开车的时速通常是60英里,并在驾驶中体验到高度的不适,那么一整天运用这样的技巧,,平均时速就会降低到40英里。
延迟你对满足感的需求。比如发出去的消息没有的得到及时的回应,比如排队的时办事员是新手;比如上午肚子不舒服影响一天的心情。当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开始烦躁时,提醒自己冷静。
尝试放空自己。放空自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深处何处精力专注于一件事。
多做体育锻炼。哪怕每次5分钟,每天数次就足以改变焦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