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原来是出于郑板桥的手笔。
雍正十年(1732年),四十岁的郑板桥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为了更上一层楼,他到镇江焦山深造,现在焦山别峰庵上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就是出自郑板桥的手笔。乾隆元年(1736年),四十三岁的郑板桥到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进士。他在京逗留了一年左右,希望谋取官职,可惜未能如愿。五十岁时,郑板桥被委派到山东范县当知县,他重视农桑,体察民情,深受当地人民爱戴。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离开范县,到潍县当知县。潍县本是繁华大邑,可惜发生大饥荒,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热之中。刚刚到任的郑板桥,首要的工作便是赈灾,他有感官僚系统欠缺效率,於是私自打开官仓赈灾,又大兴工事,命当地富有人家轮流开设粥厂,以供饥民糊口。
我只是个村里的闲散之人,无志求功名,但求清福在身,聪慧在脑,善良在心,今早于天台之铁皮房写字,胡乱涂画一番后,郁气闷气皆消失于无形,不经意间发觉,花盛开一片,一株花亦有如此之美景。
引用《掌中诀》之内容,望有心人细细品味: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守己度时光。安详乃处事之法,涵容乃待人。之法,谦让乃保身之法,洒脱乃养生之法,诸法齐备就会超然物外,静观生物外,已觉有情余。”
“睛也烧香,阴也烧香,信民祈求国泰民安,不要刻意去妄想。晨钟撞撞,暮鼓敲敲,善护佛法,莫发牢骚。穷朋笑笑,富友聊聊,心态平衡,高枕无忧,新衣保暖,旧衣御寒,不学时髦去打扮。粗也香甜,细也香甜,卡拉OK不如睡眠。客栈睡睡,酒店卧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游游江南,玩玩塞北,心旷神怡终身不悔。逛逛上海,走走西藏,贫富悬殊好施乐善。参观兵马俑,参观故宫博物馆,不到长城非好汉,见多识广,当舍必舍该让就让。闯闯中东荡荡西亚,爆炸绑架遇险不怕,看看欧美看看南非,不为富喜不为穷悲。红酒小杯白酒半杯,不饮醉酒给脸抹黑。中外论论古今谈谈,话若投机吹吹己能,相聚是缘离别是缘,面对聚散道眼观是平常。发财不露破财不慌,碰到逆境更要乐观,衣食住行酒色财气,当舍就舍当弃就弃。要放就放需添就添,遇事不钻牛角尖。无声胜有声,不能容物只能容身。”
周六应该好好休息,好好放松。
妃子笑愿您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