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挑战》一场改革静悄悄,超越了课堂,超越了学校边界、甚至超越了国境。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都在发生改变,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这场改革是被欧美发达国家认可的,所以,我们毋庸置疑它的对错,只有是否适合,是否能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实践方式。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否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考、沟通能力、探究性学习,这些21世纪所需要的人的基本素养?
当我们站到高度去思考我们的教育时候,我们就会产生要改变的冲动。为什么叫“教师的挑战”呢?“挑战”的是谁?我觉得是教师自己,因为我们要有改变的动力和意念。前提是我们要有一个愿景,也就是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佐藤学教授口中的“学习”是对应三种对话,与客观世界、与伙伴、与自己的对话。这是通过“活动”、“合作”、“反思”来实现的。有效的“合作”、“对话”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课堂的巧妙应对,是以“倾听”为前提,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一个儿童,才能倾听出触发的三种对话,才能串联,才能奏出和谐的交响乐。
教师的挑战,一遍遍念着题目。结合我们现在的情况,教师其实就是挑战自我?
首先,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教师自愿开放课堂。正如佐藤学教授的观点,一年中从未向同僚开放自己的课堂、坦然接受评论的教师,即便教学再精彩,也不过把课堂私有化,把儿童私有化,把教学私有化,把教师工作私有化而已。再者,即便热心研究,编撰厚厚的研究文集,一年只参与三次左右的公开教学研究的教师难以作为学校改革的案例作为认可的。如果教师不推进开放课堂,展开课例研究,任何学校的改革都难以维系。教师的研究成果不是靠《研究文集》表现出来。显示教师研究成果的唯一表征就是课堂的事实。也就是教学风格,课堂组织和设计。换句话说,衡量一位老师课改情况,不是看写出了多少东西,而是看实实在在的课堂变化。对于佐教授的这一观点,我非常赞同。
其次,把每个儿童都看作生命的生长。通俗的话说就是佐藤学教授说的尊重每一位儿童。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可是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真的很不容易。谁不喜欢优秀的孩子?当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又有多少耐性用来消磨?因为,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各自的喜好。在教师的心里,其实已经给每个学生进行了定位。当学生出现各种行为的时候,我们先入为主的进行了定性或满意或愤怒或无可奈何。我们最先有的是自己的情绪,而后是大脑思考该的应对方法。如果我们第一反应是考虑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就会冷静很多。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才能读懂儿童。希望阅读的反思能激发更多的专业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