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风畅叙
01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正摇头晃脑地背诵,寝室的灯灭了。
这灯是被学校统一作息时间给灭了。这夜晚是一九九二年五月的夜晚。
青春的最大优势,就是“你让我睡,我偏不睡,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没有狂放的青春怎叫青春!
十点之后的宿舍楼大戏刚刚上演。
寝室的黑暗中,一点一处的,从被窝里透出的手电筒发出的微光,照着一个个花木兰、穆桂英一样的脑袋瓜,鼓角争鸣上战场似的,匍匐在枕头上,一手持书,一手持手电筒,低首诚笃状元去,萤囊凿壁小意思。
手电筒的“大强光“,打在一张张背书的脸上,无比严肃、庄重,如果有摄影师,必是艺术中的精品。
时不时换个手势,换个姿势,打个侧光、逆光,下巴光,配置一贯的只张嘴巴不出声,指不定是谁,猛一抬头,立马一哆嗦。这哆嗦,全寝室一个没落下,都哆嗦过,直到大家一致习惯,再也不哆嗦。
终归是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江湖自有勇士、高手不断出现。桃子非常不喜欢手电筒,她住下铺,弄了布帘沿着上铺床边围上三圈,工工整整地圈地行动,圈出了自己的领地,还有林青霞海报,刘德华POP时刻盯着她的理想。
到了熄灯时分,桃子拿出红蜡烛,粘在铁床栏柱上,在里面安安静静地看书,时常还给我们演几出皮影戏。
那布帘子大屏幕,像放电影一样时时播报,桃子的一举一动,捋头发,抠鼻子,毫无保留,情真意切的。当然最好看的还是翻书的瞬间,轻缓地一侧脸,轮廓映出的剪影。
有时候看着看着,就问桃子你在背书吗?你看到哪儿了?
桃子说:“我看到,杨柳丝丝一声轻柔,李鸿章签署不平等条约,烽火连三月,家属抵万金了……”
“桃子,你刚刚点头打瞌睡了!
“苏青,你看书还是看我呢!”
“我一边看书,一边看你!啧啧!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
“桃子,黄金时间打嘴仗,你的未来不是梦吗!是不是不想看到明早的太阳了!”
“桃子,没关系,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
“看不到月亮,你就去摘星星,甚好甚好!”
“我不要星星,也不要月亮,我就要像王鸿飞一样考第一!”
“别拿我当礼拜天,看你的塔儿庄战役吧!”
十一点,随着——“桃子,桃子,吹蜡烛!”寝室里安静下来。
这时,更高级的多个王鸿飞一样的学习大佬开始行动。一层楼20个房间,每个寝室都有几个夜猫子。
她们轻手轻脚地抱着小垫子,握着书,蹑手蹑脚地打个小开门,侧着身子如同挤出去似的,唯恐闪进来的走廊灯光惊扰了同学的美梦。
在给予我们“无限光明”的走廊大灯下,学习大佬们根本不问东西,身在何处,清一色只看书上的字儿。
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要做好一件事,全情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感觉是愉快而激动的。别人看到的辛苦,只是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不愿付出的。
切切实实、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的时候,每一个神经、每一个细胞都在战斗,已经体会不到辛苦、累的感觉。他人眼里的累,恰是自己不断求索的勇气和信念。
午夜十二点,并排20个寝室的走廊两边,站着的,坐着的,倚墙靠墙的,一个挨着一个,静静地看书背书。
时间像静止了一样,没有一声私语,一个个雕塑一样的身形,定格在宽不过三米的长长的走廊两侧,廊上的灯光昏暗深沉,时而几声轻柔的翻书声响,夜,被这一群高三生披上了最美的戎装,青春年华得到了最美的诠释。
凌晨三点,有的发困了,就到水池间站着看书,走廊里能听到的,也就这几声脚步。
也有的同学坐着学着,学着学着就睡着了。这时,也一定有人在身边叫醒她,然后一起继续。
凌晨一点乃至清晨五点,走廊里,依然有不少同学在看书,一整夜的走廊,不过是满满的,变成一半的,变成零散,继而零星。
有一个叫刘微微的同学,是我看到的次数最多同学,我睡觉的时候,她在走廊里看书,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她依然在走廊里看书。
02
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忍不住上前问候,我睡觉的时候,你在走廊里看书,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她依然在走廊里看书,你天天都不睡觉吗?
刘微微瞪大眼睛看着我,说:“你这个提议太好了!假如不睡觉也可以,一辈子是不是就可以活成两辈子,那可太好了。”
你不是学傻了吧,要是人可以长生不老,岂不更好!
好了,跟你说吧,我只是比你睡得晚,比你起得早,不是没睡觉,是你学傻了。说完,移去几步,换个地方站着,继续叽里咕噜地背诵英语课文。
恍然,大悟。
难怪,老师说别人的眼睛是自己的镜子,你看到的别人的样子,本质是自己的样子。啊,上帝的门窗呀,你大一点开吧!
好吧,您对,您请,微微大人,一会儿大家都起床了……她并未理会我的话,一步步方步,缓缓地给我一个大背影,真是圣贤之风范,竹林之风骨啊。
感叹中,微微猛一回头,给我一个翻白眼,说这叫青睐,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自己的华!
每一个开始都勇敢,每一个不放弃值得称赞,不仅为成功,也为不遗憾。
祝福今年1193万高考学子,人人都考出理想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