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万火了,总有人鸡蛋里挑骨头。万人合唱热泪盈眶,老人小孩甚至是一部分00后都非常习惯秦腔了。这就是民心所向这就是群众的真心喜爱,而不是所谓的“裹挟”民意,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有票房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电影,有流量的现象不一定是好现象,有流量的网红也不一定都是艺术家”这话乍听之下没有一点毛病,可是是否有正确的废话之嫌疑。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思维来推论一番,没有票房的电影也不一定是好电影,没有流量的现象也不一定是好现象,没有流量的网红也不一定是艺术家。
地摊庙会也没有什么不好吗?只要是大众喜欢,放羊的时候吼一嗓子秦腔干活累了的时候唱一段都是可以的。如果非要拔高高度,大谈雅俗也只不过是见仁见智罢了。安万作为民营剧团的当家人身残志坚,其励志传奇毕生为之喜爱和坚持的事业感动了何止千万人。只不过是由量变而引起质变而已,不是所谓的“时来运转,精心营造”。反过来说就是时来运转和精心营销也是无可厚非。
不是观众的泪点低,而是普通大众真的喜爱。寒风凛冽室外温度都在零摄氏度以下如果不是真爱,谁会去看室外几个小时的本戏。以现在电子产品普及程度,躺在沙发上坐在火炉旁谁愿意没事出门多受罪,除非是有自己真的喜爱的东西。古老的秦腔唱的就是熟悉,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万人合唱的局面。
走的远了就会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观众自有其评判标准。不要谁火就反对谁,好像不提点反对意见就显示不出自己的“高见”一样。“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他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我想里德的这句话就是对当下秦腔火热的最好诠释。不要一味的求全苛责一味的冠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美名”。从实际出发从关爱和关心出发,多鼓励和赞赏,多元和包容才是当下的主旋律。
这位艺术家出生于白银市会宁县老君乡,从小患有先天血管瘤九岁那年村里玩社火被选中上台表演。从此以后秦腔在这个少年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更是深深的爱上了——秦腔。13岁那年加入秦腔剧团开始做一名幕后工作者,2016年开始在快手平台讲秦腔讲戏赢得了大量的粉丝。长时间的积累长时间的厚积薄发,终于为他赢得了人生际遇的转折点。一次又一次是秦腔拯救了他,可是现在回过头来他又在拯救着秦腔。
这是一位为秦腔而生的人,因为一个人既可以是演员又可以是主持人还是编剧同时兼任着作词作曲和改变。这才是极致的热爱,2024年12月24日至31日他带领着158人的民营团队来西安演出本着“艺高人胆大”气魄,当然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功底来秦腔“圣地”西安演出,没想到一下就火暴全网。这才是最接地气的民间艺术,也是最受人民群众喜欢什的艺术。一句“戏比天大”更是说出了真正的心里话。入行37年,几万人高声吼秦腔,这早已不是一次普通的跨年演出更多意义上成了一次盛大开业文化盛宴。是安万用秦腔为我们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敬畏更是圆梦。
细节里看出真功夫,台上台下齐声吼秦腔早已是多年不曾见到的场面。这是一种回归一种高度的认可和深刻的文化自信,荦荦大端尽在其中。这就是秦腔的魅力所在,往往就是三言两语唱腔就能切中肯綮。“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这就是力量所在魅力所聚。看上去无形无色却让我们明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安万“现象”是一股清风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曾几何时“踩高捧低”“雅俗共赏”“俗中有雅”“各美其美”不是某一个人制订了标准。更不是“媚俗”“低俗”“讨好观众”,只不过台上台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管是昙花一现还是旷日持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