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糖糖老师的《家庭数学思维启蒙讲座》介绍课,收获满满。
糖糖老师说,低龄儿童的数学思维启蒙,要打造家庭式启蒙环境,要抓住核心,抓住底层逻辑培训。
她提到陶行知的故事(见图一),她说,孩子天生有好奇心,但是不喜欢工业化的教学方式,不喜欢功利性的教学,不喜欢说教。因此低龄启蒙,一方面要带着孩子玩,利用生活场景,带孩子玩数学游戏。同时家长自己也一定要学,家长看课,带孩子实操。
显然,糖糖老师强调了亲子关系,强调了陪伴,强调了以身作则,强调了家长需要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因素,才是低龄儿童数学思维启蒙的底层逻辑。
谈到陪伴,她说,“低龄不谈学习效果,更多地谈论亲子关系,亲子陪伴。育儿在前,陪伴在前,沟通在前,学习在后。”
谈到学习效果,她说“有时候结果不重要,爱思考,会思考才最重要。启蒙最重要的不是会多少知识,而是真地对数学感兴趣,面对新的问题愿意去思考解决办法。知识是学不完的。”
谈到阅读,她说,“亲子阅读的关键,在于亲子,不是阅读。更多在于亲子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同时附带学习一些知识点,但重点不是学知识,这不是低龄启蒙的底层逻辑。”
谈到以身作则,她说,“和孩子一起玩数学游戏时,当孩子气馁甚至想放弃尝试时,我会以身入局,我会跟孩子说:哇,让我试一下,让我玩一下;你先休息吧,让我来试试,我再坚持坚持,我再思考思考。”
谈到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她说:“青春期的问题在孩子青春期时是无解的,但可以提前避免,问题的根源出自:幼儿期。幼儿期沟通不好,亲子关系不好,没有情感储值,没有有效沟通,孩子安全感、归属感不够。”
谈到家庭教育,她说“孩子是家庭环境的产物,你打造什么环境,孩子大概率就被塑造成什么样。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是家长的自我成长,而不是学区房,也不是报一个什么班。要知道,家长的认知高于一切。”
实在不能再认同!
之前自己也想做类似的课程,但眼界狭隘,总想自己研究、自己搞,想单枪匹马闯出一片天地。奈何这片天地黑天摸地,白白浪费时间不说,思路也异常混乱。反思再三,发现错因竟然在于自己的白嫖思想。什么事情总想自己研究,自己搞,免费的资料获寻了一大堆,思路则一概不清楚。最近连续听课,参加了两次线上付费课程,又购买了储殷教授的亲子阅读课,跟课学习后,思路逐渐打开,逐渐清晰。古人讲“术业有专攻”,果然,古人诚不欺我。
今后我也将在朋友圈、抖音等多平台分享我学习得到的干货,与贵州的家长朋友一起,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结成命运共同体,在育儿的事业上“同呼吸,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