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今天开车上班途中有一个念头冒出来:让儿子在开车途中给我读诗词。
最近2、3年,想熟读古诗词的想法时而冒出头,可每次都会拖延,“明天再说吧!”“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这句话正是我一直以来的真实写照。且不论外界对我的压制有多深、有多重,迈出第一步的行动都没有,别人如何相信你的坚持与努力。
想起我初中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对我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希望我每天都能熟读一首诗,最好能背下来。古人的文章尚且难懂,诗词更是浓缩中的精华,对我来说必然是晦涩难解。
起初几天,我读诗,第一首,第二首,……爸爸每晚还会来给我背诗。
记得读到其中一首诗,是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其中有2个生僻字——“葳蕤”(古诗词中的生僻通假字真的多到喘不过气来),当时不知是什么想法,不想查字典,不想继续读诗,觉得心好累。渐渐地,爸爸也不来给我背诗了,我更失去了熟读唐诗的动力,再加上古诗词的晦涩难懂,又觉得背了也没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嘛。当初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也想不到那么长远的影响,而且,诗中的意境就凭我当时的境遇体验,完全不知所云。后来,我索性就把《唐诗三百首》扔在一边了。直到现在,也还没把唐诗三百首看完,更不用说熟读了。
渐渐地,当我踏上工作岗位,当我结婚,当我生养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也许是经历的人、事、物比学生时代更多了,获取的信息量也比平时更大了,我愈发感觉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匮乏。
凭着我内心的倔强自然不会在外人面前承认自己有多匮乏。但正因为匮乏,我逐渐对外界的索求越来越多,想用这些对外界的欲望来填满自己的匮乏,也三不五时地因为匮乏而对身边的人歇斯底里。
艺术大师徐悲鸿曾经说过:“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道理我懂,内心也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傲气”使然,但是如何获得“傲骨”呢?!
再回到今天早晨在车上和儿子的对话。
“妈妈想学古诗词。我有一个想法,你不是有好几本学校发的古诗文鉴赏的书嘛,这样,你把它带到车上,每天在路上,我开车,你就读给妈妈听,你说,怎么样?”
“好啊!”
见我的建议果断被采纳,我自然是喜不自胜。
我也有我的小算盘:儿子对游戏的着迷程度着实让我堪忧,一个是担心他的视力,因为除了学校学习时间、吃饭睡觉时间不得不离开电脑、手机,其余时间一得空,他就会盯着电脑、手机屏幕;另一个原因是,即使平时也会让他看书,但毕竟限制不了他看什么书,而且,他也会有自己喜欢看的书,我不想断然阻止。或许,今后他在这个感兴趣的领域就能作出一番成绩呢!借这个机会,我想见缝插针地给他植入些中国传统文化或是古诗词类更具文学气息的正能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的气质,也顺带提高一下我的气质,那倒也是一举两得的事呢。
于是,我又对儿子说;“这样的话,妈妈的气质也会变得很高雅!”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此时此刻,我看到了我的内在小孩,衣着清简却又不失华丽,站在如诗如画的春光中,享受着微风拂面的温柔。
儿子马上对我说道:“就像我一样,是吧?!”我听到了,却没有马上回应他,心想:小屁孩,居然自诩为气质高雅,还差着远呢!儿子见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坚持着又重复说了一遍,“就像我一样,是吧,妈妈?”可我转念又想,你才二年级嘛,是妈妈对你的要求太高了,况且,我自己都远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呢,我又有什么资格来要求你呢!想到这儿,我对他笃定地说道“是啊是啊!”
我知道,我接受了自己的当下,承认了孩子和我都在成长的道路上。
“那我们就这么愉快地定了?”我继续补充道。
“好的!”儿子也欣然答应。
我依附着孩子的成长,也为自己慢慢地铺开了自我成长的道路。
内在气质的提升是对灵魂最好的抚慰。共同成长,孩子给了我更多的动力与机会!希望灵光乍现的灵感为我及时而坚定的行动锦上添花,更希望美好生活的画卷会因为我对未来的憧憬而徐徐展开。
花开的一刹那,你会不会笑出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