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系统都有其内部运转规律,知识体系也不例外。体系的紊乱除了突变因素,更多的是因为秩序被打破。在构建知识体系之前,我们需要有明确而高效的秩序,以支撑体系的有序运行。
❤️关键在于我们要懂得如何筛选知识,避免吸收低级知识,减少无用信息带来的紊乱,否则就会像电脑碎片文件多了会卡一样,我们的大脑中的碎片信息多了,也会变迟钝。
❤️知识的有效性取决于它能带给我们多少确定性,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八卦消息、低俗网络小说,实际上并不能为我们带来多少确定性的信息,避免这类无效信息是构建有效秩序的最基本要求。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将情商划分为以下五个维度: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3)自我激励的能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一个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别人的情绪和需求,并对其保持尊重。在与人接触中,他们会顾及别人的情绪和需求,并且尽可能去满足对方的需求。
❤️心理学家蒂姆科(Timko)和莫斯(Moos)则通过对家庭和谐状况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可以自己决定早餐吃什么,晚睡还是早起,可能活得更久、更快乐。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控制感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一旦失去了这种对环境的控制感,动物的警觉就会被唤醒,处于备战状态。人类也是如此。
❤️如果环境没办法给我们控制感,那么我们会感到不安和警觉,会更敏感,更易激动。所以,当别人不能满足我们时,我们就会感到丧失了控制感,进而被唤醒“战斗”的应激状态。
❤️每个人都有对环境和他人的控制需求,虽然程度不一样。尤其是恋爱中的双方,一些人会对对方产生很强的占有欲,甚至限制对方与其他异性接触。
❤️在家庭中,父母的控制欲往往表现为迫使子女朝自己希望的方向成长和发展。这会让孩子丧失对环境的控制感,进而产生排斥。而孩子的抗拒又会进一步让父母感觉控制感降低,引起进一步的管控,进而形成一个死循环。
❤️如果我们对环境的控制感比别人高,就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其实是进化的遗留问题,并不是对方有意“侵略”。
❤️很多人在争吵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绝对化。把当前的偶发状况,延伸为对方的行为模式,进而全部否定。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验证性偏差”——当我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时,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该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能够推翻该观点的信息。
❤️即使看到的是同样的事实,我们仍然会因为立场和态度倾向的不同而选择相信我们想要相信的。一旦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也会相信自己所得到的依据。
❤️一些研究发现,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这种偏见。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更为自信,因为他们更能够从无关联的信息中找到“可能的联系”。
❤️我们一定要区分好事实和感受。事实是真实发生的,而感受很可能是自己添油加醋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