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在做什么,处在什么位置,充当什么角色,你就是你,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便输掉;不是人生太匆忙,就可以随便选择”,这是林丹在《直到世界尽头》里的文字。人是富有感情的,人也是有生理的,人不是机器,插上电就可以满负荷运转,而人的状态是可以影响人的行为的。早晨出地铁时,被一个莽撞的大叔撞了一下,可能一上午都会心情很糟糕,什么也不想做;但早晨在电梯里,被一个萌化了的小萝莉冲着微笑,也许心情又会很美丽,做起事来很带劲。林丹作为一名运动员,是告诫自己能够时刻掌控自己的状态,一直保持较好竞技水平(虽然后来曝光是靠蛋白粉-)。而对于我们,步入社会不久,尚未成家立业,有一项重要的性格需要养成,则是自信。
当我们收获了一笔大的订单,会觉得运气太好了,为什么会是我;当我们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久了,会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能力,为什么会是我,我的工作谁都可以取代;当一个宝贵的机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同样会问,为什么会是我,我怎么会抓住她。有人说,运气是成功者的自谦,是失败者的借口。可是,运气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又是你呢?
人就是这么神奇!今天我们说人工智能,说机器学习,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成机器学习的过程,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却只能接受结果。你自己都不能控制你自己,却只能接受现在的你,这简直太恐怖了。
举个例子,字迹。你是如何学会写字的?我们从小就在练习学习一项技能,写字。可是你会发现,写了十几年,手还是那双手,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不仅仅是双手,你很难发现你的身体因为写字发生任何变化。然而,从你第一次接触笔开始,无论是你认真工整的写的那一撇,还是潦草马虎的写的那一捺,都像刀子一样不折不扣的一次一次刻在了你的大脑皮层了,每一笔都算数。当年你为了赶作业,狂草的那几个作业本,以为逃过了老师的惩罚,却没能逃得过大脑,全部被你的大脑自动学习,存储在了大脑中。到现在,你还没有意识到你为什么会这样写字,但是你只能接受他。无论你怎么刻意去控制你书写的方式,专业的人员仍然可以通过字迹比对,知道那就是你,唯一的你。
这就是为什么是你?高中时我们学习数列,到了大学才知道,数列只是理想化的表达,便于存储和记忆。自然是没有数列的,一切都是连续的,自然界只有微积分。时钟可以每过一秒钟跳动一下,可是时间本身并不会跳动,只会不断连续的前进。人们对于记忆,往往只会存储一些印象深刻、里程碑式的事件,因此对于过去的回忆是不连续的,但是这并不是自然的本质。自然的本质是,你经历的每一件事,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存储到大脑,完成智能学习。不管你记得住,还是记不住,都在大脑中留下了痕迹,大脑的不断连续积分,得到了现在的你。
就像字迹一样,不管你现在能不能写得了一手好字,你都无法去改变,只能再去花时间不断练习学习,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得到改变。同样,你与人相处的方式,你对待工作的方式,你所有的一切,都是过去不断积累得到的。你收获的这些,你得到的这些,你觉得撞了大运,你觉得走了霉运,都是属于你的。坦然接受这一切,做真实的自己,自信油然而生。
走到这一步,就发现一件更恐怖的事情,改变是不能当刻发生的,但一定会在未来发生。我们总是以为时间是新的,也总爱说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年也是新的,就好像过去的自己与现在无关,可以抹去一样。有时候我们做的某些事情,以为没有人知道,不会被发现。古人说,人在做天在看。现在知道,这个天就是自己的大脑。无论做了什么,都会在大脑中得到积分,逃也逃不了。于是乎,我们知道,人脑的智能学习是不会停止的。所以,我们不敢懈怠每一天,每一件事。改变一定会发生,如果我们期望改变是好的,向上的,我们就要不断让大脑学习这些好的,向上的。而那些没有刻意去学习却企图发生好的结果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了。
所以,做一个尊重自己、尊重生命的人,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的经历才只是很小的一段,从现在,相信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苦难,都会被积分,在未来,收获成功时,你也可以自信的说出,为什么是你!
附一:
为什么要在简书写文章?
- 为什么写?说实话,每个礼拜的扯淡,并不知对错,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大家就茶余饭后随便看看就好。但是,每篇都是原创,都是一些思考,如果能够引起大家动动脑,也可以帮助大家活的明白些。
- 为什么是简书?微信公众号文章有两个特点。第一,发布之后就不能修改。思考类的东西,是需要不断进化和修改的,因此微信不适合。发布不能修改的因素,更适于资讯类的文章。第二,可分享,有流量。写的文章,只是给小伙伴们看看,不图名与利,因此,也不需要别人看,也不需要分享,所以这一点也不需要。除了微信以外,简书整体最好,所以就是简书了。
- 为什么是文章?讲话、视频都比文章草率,也浪费大家时间,所以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