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几乎是每个人都想达到的一个里程碑。
所以最近我在翻理财规划方面的书时,有些感悟,很想与大家分享。
一、财务自由向右
什么是财务自由?最简单的表述就是投资性收入大于支出。
这里有一张图,显示了我们理财生涯中的两次重大事件。
第一次是个人/家庭达到“财务安全”的目标,第二次是个人/家庭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
这张图中一共有四条线。
其中一条是“支出线”,意思是我们一直持续的个人/家庭消费支出;
然后两条收入线:“工薪收入”和“投资类收入”;
最上面的是这两个收入加总的结果:“总收入线”。
那么理财生涯的第一次飞跃,在哪里呢?
是的,就是“投资类收入”线超越“工薪收入”线的这个刹那。
意味着投资收入已经成为家庭更主力的收入来源,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第二次飞跃,就在“投资类收入”线超越“支出线”的这个时刻。
它意味着投资收入已经是家庭的支撑,我们不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
讲完两件如此热闹喜庆的事情,冷静下来,我们发现,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突破口不是“工资”,而是“投资”。
问题来了,我们平时有没有投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忙着思考如何提升“工资收入”,经常都觉得“投资行为”是一个过于高大上的事,不是我们能想清楚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务自由离我还很遥远。或者说,我连它的门边都没有够着。
这幅简单的图,就像一个美好的世界:
我有投资,而且持续增长,然后早晚有一天会超越“工资”,超越“日常开支”。
二、信用卡向左
信用卡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
最近我第一次感觉到,信用卡让我离财务自由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是加速远离。
有一项在美国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四成的美国人,拿不出救急的1000元,现金。
这个现象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好像也是如此。我们疯狂的热爱提前消费,信用卡好像是必要的日常装备。
慢慢的,温水煮青蛙一样,我们就变成靠花未来的钱生活的群体。
如果这样,我们不单同样拿不出救急的1000元现金,甚至会永远处于负债状态。
试问,难道负债与财务自由不是两个方向吗?
它们之间的零点就是,还清所有债务之后,手上抓着真正属于自己的1毛钱。
也可以说,实现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是走向财务自由,开始“投资规划”的起点。
三、补课:信用卡使用常识
信用卡总是被包装得非常美艳动人,各大银行都争先把它塞到我们的怀里。
其实,关于信用卡的知识,我们的确掌握得太少。
在此,一起来补补课。
1、银行的信用卡又叫“贷记卡”,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的消费贷款账户。
2、关于限时免息:免息时间的长短根据,我们消费日距离账单日的时间而定。
而且,有的银行会上浮一定比例的信用额,也就是消费略微超过信用额度,系统也不会给予提醒。
但超出额度的消费,却不能享受限时免息。
3、临时额度:它很可能不能享受和普通额度一样的免息期,甚至有的银行的临时额度是完全没有免息期的。
4、最低还款额:只还最低还款额的话,银行会根据全额本金,按照每日万分之五的方式计算循环信用利息。
或者说,我们如果借了750.5元,还了750元,大部分银行不会按照0.5元来计算利息,而是会按照全额本金750.5元来计算循环信用利息。
5、信用卡取现:它需承担0.5-3%的高额手续费,同时不享受免息。
银行从记账当天开始,按照万分之五的复利方式计算利息。
6、并非一直免年费。银行宣传的免年费一般只是第一年或前两年。
后续的年费,银行可能会自动从信用卡扣款,并算作“透支提现”。这样,就会从扣款当日开始,日复一日的计算复利利息。
(一直都知道复利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神奇方法,但真不希望它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四、如何摆脱信用卡
这个问题很重要,方法也很多。我们可以持续的思考。
首先,应该是学会自我管理,放弃盲目消费的习惯;
其次,是端正对信用卡的认识;
同时,书中也介绍,如果我们已经陷入了信用卡的循环信用借贷。
可以用小额信贷来置换信用卡借款,从而减轻财务负担。
最后,我想说,这段时间学习的感悟是:信用卡向左,财务自由向右。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