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说到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杀了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的第五年,刘邦准备对功臣论功行赏。很多功臣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很久都没有一个头绪,不过在这件事上刘邦很有主见,他把第一功臣的殊荣给了萧何。
萧何即是功臣中为数不多的没有主动邀功的人之一,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个搞后勤工作的,并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冲在前线,自己有多少封地,被封为什么官员都是刘邦的事情和自己争与不争没有什么关系。从这点见识上萧何就比很多整天在刘邦面前喋喋不休的人高明的多。
萧何知道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自己干了什么,关键在于刘邦,在于刘邦对于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这挣不来抢不到,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刘邦对待自己人的手段从他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了。
萧何在所有侯爵中得到的封邑最多,文官们大多没有意见,因为他们清楚这是刘邦的选择,不是能挣得到和改变的。但是刘邦身边的武将们大多不懂得这个道理,这些大老粗就开始抱怨满口牢骚。并说我们出生入死身先士卒,和陛下您一起平定天下,身上受了不知道多少伤,我们的功劳为什么没有萧何一个在后方舞文弄墨做后勤保障工作的人功劳大呢?
刘邦知道这些武夫是比较直接的,不过也是让自己很放心的,这些大老粗好对付,用道理说通就好了。于是说到你们知道猎人狩猎吧?猎狗之所以能捕获猎物,是应为有人的指挥,你们就是猎狗,而萧何就是指挥的猎人,况且你们都是自己跟随我平定天下,而萧何是把整个家族的人都带来辅佐我,你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萧何发现和举荐给我的,你们的功劳怎么能和萧何相比呢?
列侯分封完毕,现在是需要把侯爵们定个顺序的时候了,大家都建议把平阳侯曹参放在第一位,原因是曹参为了刘邦身受各种刀剑之伤有七十多出,很多时候还是为了救刘邦的性命,大家众口一词认为应该把曹参放在第一位。
其实在刘邦心里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位,但是大家都说曹参,自己不太好犯众怒,但是他希望能有个人站出来把自己想说又不能说的话说出来。还是有很多聪明人的,提到聪明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张良,但是这次没有轮到张良登场,替刘邦解围的是关内侯鄂君。
鄂君说大臣们都错了,他们只是看到了战术层面的问题,而没有看到战略层面。曹参的作用是冲在第一线冲锋在前,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功劳在大不过是战术层面的问题。而萧何则不同,正是他的合理调度和安排才能保证兵源和粮草源源不断的运到前线,这是我们能够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是大局全局战略层面的作用,这不是曹参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大臣们只能看到战术层面突出的曹参而看不到战略层面突出的萧何,曹参的是一时之功,萧何的是万世之功,他两个之间是不能比的。大臣们看不到正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视野远远不及您(刘邦)的缘故。
刘邦很是受用,鄂君的话说到了刘邦的心坎上,于是把萧何排在了第一,曹参排在了第二。鄂君也被刘邦封赏了,因为他不仅帮助刘邦解决了问题,还顺带着把刘邦大大的恭维了一番,这个功劳是其他人不能相比的。
汉十一年陈豨反,刘邦自己亲自征伐,在没有平定之前就听到了韩信被诛杀的消息,理由是韩信和陈豨勾结准备里应外合搞颠覆活动。下手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老婆吕雉,一个就是丞相萧何,萧何是出主意的,吕雉是执行的人,就这样汉初三将中最牛的韩信被收拾了,消除了刘邦最大的隐患。
刘邦于是加封萧何为相国,并封给他五千户还排了五百人的私人卫队给萧何使用。萧何的门客和大臣们都来道贺,只有门客召平和大家不一样,他说到您大祸临头了,天子给您安排卫队可不是信任你,现在他在外面征讨,您在长安留守,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您和韩信一样也造反,因此才会派卫队对你进行监视,这证明天子对您已经产生了怀疑,并不像以前那样信任您了啊!
萧何这才明白刘邦的用意,于是拒绝了刘邦的赏赐,并把自己的家财都拿出来用于志愿前线的不对作战,刘邦才暂时打消了收拾萧何的想法。
汉十二年英布造反,刘邦又亲自出征,不是他不想派其他人去,是其他人去了不顶用,英布作为汉初三将之一,其他人根本就对付不了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这个时候刘邦每隔几天就派人到长安问询萧何的情况,使者都说萧何在长安组织粮草和后勤保障深得民心,同时筹措资金支持前方军队作战。召平听闻后大哭,对萧何说大祸临头了,您要被灭族了,您到了关中十几年深得民心,天子是怕您造反危及他的统治。我看您还是不要对百姓太好,多购置私田,搞点贪污活动让百姓对您有所怨言,这样对您比较有利。萧何从其计,果然刘邦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不过后来刘邦还是找了个借口把萧何关了起来,要不是召平要萧何装可怜打动刘邦,萧何就被刘邦干掉了。看到蓬头垢面两鬓斑白的萧何,实在下不去手,于是就把萧何释放了,萧何才躲过了杀身之祸。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