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有一句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然后我却觉得并没有那么有道理。
这句话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句话和我们的常识一致,但其实却远远不够深刻。
如果你读书少,那么在你感到“恨”少的时候,其实它远已经就早早地限制了你。
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其实你早已经在为你的“少”买单了,早已“自食恶果”了。
此刻你才会深深地觉得自己被现实拖了后腿,而实际情况却是现实只是提醒了你而已。
就从此时此刻起,两个基础完全相同的人,在
1. 都不晓得英语有什么用
2. 二者的闲适资源都是相同的情况下
一个人不学英语,另一个人利用闲适的时间去学习英语
那么,他们“恨少”的时间节点和原因都会不同。
前者(不学习的人)会很快或者会很慢才会意识到这个局限,而即使意识到了,他还在原地。他所面临的困难对他来说是万分艰难的,但对那个学习的人来说却不会,因为他早已跨过这个阶段,而进入下一步的“恨少”——而这,也是更大的机遇。
所以建议是,如果你有时间,有心力,而且英语是所有自我提升当中你觉得可实现度相对最高的,那么,请选择一种方法认真地坚持下去。等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你遇到的境遇都会截然不同。
学好英语
人要对自己、对自己当前的境遇保持觉知和了解,在自己已有的资源和能力的水平上,不断自我提升,谋求进步。
有时候这无关功利,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愉悦
一种悄然心生的愉悦、一种让你可以在别人面前时刻挺直腰板的骨气。
而当这些你都拥有的时候,这些都不再会成为困扰你的问题。
依然还有很多人抱怨:为什么我还是学不好英语?
先看两张娱乐的图,标题叫《学好英语究竟有多重要》:
虽然上面两张图只是为了娱乐,但不得不由衷感叹,学好英语真的很重要。
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最让人羡慕的,无论去哪里都畅通无阻,谈笑风生。
我们现在很多问题,其实就是英语没学好的问题,只要把英语学好了,视野拓宽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谓兼听则明,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为什么学外语?
十几年前大家总说,外语是一个工具,用于拓宽学习、交流面。
现在,懂外语已经不是少数人的特权。
而是你与世界连接的必要条件。
尤其是英语。
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技能和素养了。
有人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就是人会说话,而动物不会。
猫猫狗狗之间的交流似乎也很愉快,但它们的 “声音” 完全不属于语言的范畴。
语言行为,是一项人类特有的本能。
再加上不可教化性,动物能做到的,最多鹦鹉学舌罢了。
而更厉害之处在于,除了熟练使用母语外,人类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掌握多门外语。
作为人类,我们难道不好好珍惜这个特权吗。
在国内,英语水平高有时比专业水平高更有用。在科研界,大多数文献都是英文的,至少是高水平文献都如此。有时候,评职称甚至会有英语考试。在私企,跟外国公司打交道肯定需要英文好的人才。外企就更别说了,工作语言很多时候都是英文。
生活中,国内现在很多文化产品,如书籍,电视,电影等等的水平还是比较低。比较中国电视剧和外国电视剧就一目了然。虽然也可以看字幕,但是其精华之处就被毁了。可见,学好英语有多重要多么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