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共修论语》学习打卡记录11
直木 20211207学习 打卡11
《先进篇》
第一章节
原文
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惟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惟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精 华 解 读
吾与点也:看看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学了那么多孔子讲的大道理,我们大概会认为孔子是个很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但在本章中看到孔子称赞曾点的样子,你或许会有点惊讶:原来孔子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老人家,喜欢放松舒适、且歌且乐的生活。想象一下,在暮春时节,和一群朋友一起去河边踏青、嬉水,再一起唱着歌回家,这种人生也足以让很多忙碌的现代人心生向往吧。
原 句 译 文
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同孔子坐着。孔子说:“我比你们年龄都大,但你们不要因为我在这里就不敢尽情说话。你们平时总爱说没有人了解自己的才能。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的理想,那你们会怎么说呢?” 子路急切地回答说:“如果有一个千乘之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外面有军队侵犯它,国内又连年灾荒,我去治理它,只要三年,就可以使那里人人有勇气、个个懂道义。”孔子听后微微一笑。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回答说:“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方面,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回答说:“不敢说我有能力,只是愿意学习罢了。宗庙祭祀或者同外国盟会,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傧相。” 孔子接着问:“曾点!你怎么样?”他弹瑟的节奏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道:“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呢?也不过是各人谈谈志愿罢了。”曾皙说:“暮春三月的时候,春天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还有六七个儿童一起,在沂水岸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纳凉,唱着歌儿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赏你的主张。”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来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他们三位同学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各人谈谈自己的志愿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注意礼仪,他的话一点也不谦逊,所以笑他。”曾皙又问:“难道冉求所讲的不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事吗?”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算不上一个国家呢?”曾皙再问:“公西赤讲的就不是国家吗?”孔子说:“有宗庙、有国家之间的盟会,不是国家是什么?公西华只能做小傧相,谁能做大傧相呢?”
课 后 思 考
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今天就来谈谈理想中的生活吧!
直木学习心得:
本段是论语在中国传统美学上的一段经典故事之作,孔子问道,曾晳弹瑟正近尾声,便锵的一声将瑟放下,站起来说我的志向和三位所讲的不同,孔子说有何妨碍呢?不过是个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暮春时节,春装已经穿定了,我约上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位小孩在易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典的主张呀。
子路率先说的思路是关于强兵,而冉求所说的是关富国,公西华所说的,是关于礼法。一个国家只有经历了强兵富国,还有适合国情的礼法。这样才能让国民安心舒适的过小康,而轻松的生活。
第二章节
《颜渊篇》
原文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精 华 解 读
克己复礼:让大脑学会“暂停”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颜渊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回答了著名的四个“非礼”。其实这些观念放到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大脑是个不完美的机器,它容易让我们冲动,恐慌,难以克制欲望等等。而克己复礼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学会“暂停”,遇事之前先冷静几秒,事缓则圆。
推荐你读《怪诞脑科学》《思辨与立场》
原 句 译 文
12.1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回归到礼的规范上,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人都会称许你的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敢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我会照着这些话去做。”
课 后 思 考
除了《怪诞脑科学》之外,还有哪些书中倡导的观点与“克己复礼”不谋而合?快来头脑风暴一下吧!
直木学习心得:
曾经听过有一句话说,我爱你与你无关,当然这是用于表达爱情的。今天学了这一章节,感受到克己复礼对一个人头脑和生命的重要性。
克己复礼是对人生包括但不限于情绪、生命状态等,随时按下一个暂停键,让我们可以有时间思考与反思,让我们不至于寻着思想的惯性去做事情或者去对待他人,错过最佳的解决方案,或者为他人带去无法挽回的伤害。
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天下归人是指一个人内心的一种状态,并不是代表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处于有秩序的完美的状态,而是指一个人精神的状态归属于仁之境。
并且这是具有实操价值的孔子,对颜渊讲出了如何做到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既不合乎礼的事情不看,不合乎礼的话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
了解自己的大脑,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内心,认真对待生命,在这个纷繁而复杂的世界拥有更加强大的反脆弱能力,也拥有对自己生命的掌控力,更加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
第三期《共修论语》学习打卡记录12
直木 20211208学习 打卡12
《颜渊篇》
第一章节
原文
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精 华 解 读
出门如见大宾:你永远不知道今天会遇到谁
时尚教主加布里埃·香奈儿曾经跟身边的人说:“我无法理解,一个女人怎么能够不稍微打扮一下就出门——哪怕是出于礼貌。” 我们倡导出门时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不是为了拜金、攀比名牌等等,而是为了“得体”二字。得体不是贵气逼人,而是对他人的尊重。你永远也不知道今天出门会遇见谁,很有可能是你命中注定的缘分,也有可能是改变你一生的贵人。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若你待他人如贵宾,自然也会受到礼遇。
原 句 译 文
12.2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每次出门都好像要去见贵宾,每次役使民众都要带着承担重大祭礼的心情。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邦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 仲弓说:“我冉雍虽然不聪敏,但请允许我照这些话去做。”
课 后 思 考
你平时是一个很注意仪容仪表的人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直木学习心得:
1、对自己是他人如大宾,别人才会视你如大宾,衣着得体是为别人考虑,心中有别人,在社会交往中才能更加顺畅。
2、对于做事,做事要严肃认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孔子回答子贡和仲弓时,都曾用到。在回答子贡时,是讲述恕道,而回答仲弓,时是讲述仁道,其实恕道和仁道是相通的,宽恕来自内心的原谅,跟来自内心的慈悲,是具有相通的。
4、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做到,出门如见大宾,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做到使民如承大祭,而且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够做到,做大官亦或是当小吏,都可以内心安定,安之若素。都是非常厉害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了。
5、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受到各种委屈,但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到无怨则是达仁的境界。
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然在社交的过程中,一个人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我认识一名形象设计师——小懒,她在分享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话:被人看到的感觉太美好了,因为每一次她在坐火车的时候都会遇到帮她提箱子的人。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在她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之后。
第二章节
原文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曰:“其言也讱[rèn],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rèn]乎?”
精 华 解 读
其言也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时候我们愿意说大话,把八字还没有一撇的美好愿景先说出来,甚至随意给别人承诺,仿佛这些事情在下一秒就会实现。但是这种做法除了能让你快乐那么一小会儿之外别无益处。而且大话放出去,没有给自己留有余地,一旦没实现,你很容易失信于人,影响后续的合作。所以,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可以从“讱”这个小抓手开始做起,让自己成为一个说话谨慎的人。
原 句 译 文
12.3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时总会很谨慎。” 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你说话能不谨慎吗?”
课 后 思 考
你曾经为言语冲动吃过什么亏吗?后来是怎么弥补的呢?快来聊聊你的故事吧~
直木学习心得:
1、司马牛问仁,司马牛是司马桓魋的弟弟,因为不认同兄长的一些做法,所以跟随孔子来到了鲁国。孔子给出了回答,仁者其言也讱,是说人仁者说话一定是忍着点儿,不轻易说,尤其防止说出大话。
其实做事情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在说的时候不应该说的慢点吗?要留有余地啊。
2、现在脑科学知识当中曾研究人脑和动物脑的区别,人脑容易把语言和文字与现实相融合,所以人是具有创造性的,具有哲思。
动物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动物也不会考虑关于生死啊饥饿呀等等这样的问题。
很多人喜欢吹牛或者说大话,甚至没有实现或没做到的事,先用语言说出来。这样的做依据是因为语言文字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甚至会在说的时候让人产生已经做到的错觉。
3、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说一些友善的话和说一些伤人的话,产生的效果是极其不同的。而且语言对人造成的伤害是无形的,但无比锋利,甚至比刀子还锋利。
即便是从积德行善的角度,也要说友善的话语,积累善缘。
第三期《共修论语》学习打卡记录13
直木 20211209学习 打卡13
《颜渊篇》
第一章节
原文
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问:“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xǐng]不疚,夫何忧何惧?”
精 华 解 读
君子不忧不惧:内心光明,亦复何言?
很多人错误地把“不忧不惧”理解为“没心没肺”或者“没良心”。其实不忧不惧并不是毫无愧疚感,也并不是说这个人从来不会犯错。能做到不忧不惧的前提是,你清楚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样一来,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事,你都能内心光明,问心无愧,这样才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当中做到不忧不惧。
推荐你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思维的囚徒》
原 句 译 文
12.4 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课 后 思 考
曾经最让你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后来这件事情发生了吗?快来聊聊吧~
直木学习心得:
1、司马牛确实是命途多舛,司马牛英年早逝,他死在了孔子前面,并且死在了孔子的身边。司马牛是去国怀乡,所以他的内心是有一定的忧和惧的,并且在自己的国家与自己的兄弟意见相左,相当不睦。
2、儒家有三宝,智仁勇,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君孔子回答想要成为君子要做到不忧不惧,也是也是需要具备儒家的仁和勇的品质。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眼高手低,存在像司马牛这样的疑问,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可能会觉得对于成为君子这个不忧不惧的修炼抓手太过于简单了。
在《扫除道》一书当中,作者通过自己打扫卫生打扫厕所50多年的经历,首先带动了整个公司一起清洁打扫卫生,其次也带动了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人一起打扫卫生,达到了一个通过打扫卫生来清洁自己的内心和精进公司业务的目的。
所以有的时候这种单一指标的改善确实可以对我们整个人生是非常有助益的,所以修炼的抓手不在于简单与否,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真正的去做,而且适合我们自身。
4、就像王阳明,在临终前曾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们忧惧别人的眼光,我们在乎别人的评价,而我们如果能做到内省不疚,进行自我反省而不内疚。
当我们做一件事,我们要有自己的良知,考核自己所做的事,也为自己所做的事能够承担后果,这便是君子的境界。
而这里也并非代表我们所做的事情一定是正确的事情,但是我们致良知所做出来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到无忧无惧。
5、有一本书叫《秘密》,讲的是吸引力法则,其实当我们内心忧或者惧的事情,大概率会发生,因为我们总在为这个事情赋能,总在向宇宙下订单,但宇宙不会分辨,是我们恐惧的事情,还是我们渴望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会延迟但也满足了我们。
当我们忧惧的时候产生的负能量,也会产生一个共振,最终回馈到我们的身上。
所以我们要时刻自省,拥有自己的良知,而且做事情能够做到半夜敲门心不惊,对事情不过度的去忧惧,而是向着光明,向着温暖,向着有力量的方向前进。
第二章节
原文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wú]。”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精 华 解 读
四海之内皆兄弟:人缘好是可以培养的能力
如果仔细观察身边那些人缘好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优点。比如做事认真勤勉,不会让别人替你“背锅”;比如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说话办事有礼貌等等。所以,好人缘其实是可以通过改善自身而培养出来的,懂得尊重他人,才是与他人形成良性互动的前提。推荐你读《他人的力量》
原 句 译 文
12.5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 君子认真谨慎地做事,尽量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的人,都会成为你的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课 后 思 考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快来聊聊你的见解吧~
直木学习心得:
1、司马牛其实有4个兄弟,但兄弟们都在宋国造反,司马牛不想参与,于是跟兄弟门反目,去国怀乡,来到了鲁国。所以这里他在感慨,人皆有兄弟,我独五无,也是对于别人有兄弟兄弟和睦相处的一种羡慕之情。
2、 其实子夏在这里对司马牛所说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是一种对度的把握。
讲的是天命难违,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减少对一些事情的焦虑,让自己可以活得豁达一点。
现在有混黑社会的人,用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做起事来无所顾忌,甚至行险拼命,这则是对度的把握失去了准则,太过度了。
中国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对联,君子居安以俟命,小人行险而侥幸。
3、在书籍他人的力量当中讲到友情,其实对我们人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朋友是我们在社会当中的重要支柱。
生活当中的随机性,是带动我们跃迁的一个巨大的机会,敬而无失,恭敬作为交朋友的原则,让我们有交往的权利和空间。
4、关于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最近我有了不同的看法。
首先,付费就是赚便宜,通过知识付费可以快速的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或者某些领域的专家和高精人才。
当我们付费进入一个圈子时,我们就拥有了这个圈子的资源和平台,但我们能否利用或者能否为自己所用,则取决于我们是否有相应的能力和承载力。
其次,如果我们想要结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我们要有谦虚的心态,只有谦虚好学的心态,才能让我们不断识别别人的优秀之处,才能对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否则,我们只会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非常的强悍,而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最后,所有的交友依旧离不开真诚、恭敬。真诚是指我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要诚挚诚心的去对待别人,恭敬是尊敬别人的付出,感恩别人的付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结交比我们更优秀的人,才能更好的学习与进步。
第三期《共修论语》学习打卡记录14
直木 20211210学习 打卡14
《颜渊篇》
第一章节
原文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精 华 解 读
子张问明:警惕枕边风,避免三人成虎
即使一件事是假的,但如果某个人或者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跟你说,时间长了,你很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没查证事实真相之前,我们不得不谨慎地提醒自己:这是否只一个推理而已呢?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可能不是事实,而只是我们的推理。不要让自己的大脑那么容易被捕风捉影的事情影响,这才是越活越明智的关键。
推荐你读《弹性》《可复制的领导力》
原 句 译 文
12.6 子张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感受到的诽谤,在你这儿都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就可以称得上明智了。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感受的诽谤,在你这里都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也可以说明你很有远见了。”
课 后 思 考
被他人误解时,你会怎么做?
直木学习心得:
1、浸润之谮,像水一样渗透在你身边的谗言,肤受之愬,是指让你有感受的诬告。
人与人之间最难控制的,便是推理,像领导的枕边风,或者某些人给领导进谗言,甚至举了让领导有感受的例子。
我们的大脑习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推理,像弹性一书当中做的心理学实验,尽管你不相信的话,只要在你面前出现的次数够多,也会引起你内心的变化,甚至影响你的判断。
2、被别人误解时,我们的态度和我们的做法,会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和性情。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家里放在沙发上100块钱丢了,妈妈就认为是弟弟拿了钱。
因为弟弟那段时间经常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奥特曼的光盘,花了非常多的钱,所以妈妈正常推理就认为是弟弟拿的。
弟弟被推理,感觉自己被冤枉非常的伤心到嚎啕大哭。甚至到最后气到连据理力争的力气都没有了。
事实证明,后来那100块钱是掉在了沙发的缝隙里,妈妈自己找到的。但被推理造成的伤害,很长一段时间都影响了弟弟和妈妈的亲子关系。
其实在人际关系当中,不论是亲友关系还是婚姻关系,或者亲子关系。推理或者被推理者都处于风口浪尖,不得安宁。我们要避免大脑的自动驾驶,也要谨慎防止我们推理别人或者被别人推理时我们也要理性的去对待帮助别人树立正确的认知,避免我们成为被推理的受害者。
第二章节
原文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精 华 解 读
民无信不立:居上位者失信,代价很大
孔子曾经说,“言必信行必果”算不上道德的最高境界,君子要守“大信”,而非拘泥于“小信”。但是如果上升到国家层面,或者对于一个处于高位的人来说,信用则是非常重要的品质,甚至可以说是立身之本。国家或领导者一旦失去他人的信任,随之而来的恶劣影响是难以估计的。所以,居于上位者,不得不对自己的决策慎之又慎。
原 句 译 文
12.7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课 后 思 考
你的领导是一个守信的人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直木学习心得:
1、在这一章结子贡问政,孔子讲到在食兵信之间。其实去信不仅不能够节约成本,但兵和食是物质层面的,如果去其一是可以节约一定的生活成本的,而信是精神层面的,第二如果确信则是会造成更混乱的局面,导致了兵和食亦无法保证。这是基于理性的一种选择和分析。
2、领导守信,员工才能拥有更好的人文环境,为公司服务,为客户服务,成就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