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美文 邂逅好课
——落实语文要素发展核心素养专题学习心得
一、落实语文要素 发展核心素养
(一)四维一体,构建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王老师说,语文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像硬币的两面,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要实现:
1.思维发展与提升
2.审美鉴赏与创造
3.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中,双线并进: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贯穿始终。
有了这些理论作为依托,我们更明确了方向;王老师的课更是让我们直观的看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知行合一。每一处设计都体现了语文要素的落实,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好的故事》课例学习
(一)教学设计紧扣课后思考与练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的设计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认定”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王老师非常巧妙的给了孩子梯子,更容易理解题意,体会文章主旨。
(二)朗读指导自然,体会文章核心。
读一读这个梦境,师生合作读(ppt上的文字用不同颜色),一点点巧思,让互读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三)广角到聚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胭脂水、大红花、红锦带、斑红花影
感受到了什么?
七个跟红色有关的词拎了出来,画面感就有了,红色似乎扑面而来。孩子们的感受更加强烈了。
(四)借助资料、把握意图。
借助资料,找到“希望”,生标注:希望。每一次孩子们的标注都是那么适宜而自然而然。
(五)一九二五年的鲁迅是什么情况,你都了解什么呢?
学生分享:举报章士钊滥用职权,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极其混乱和黑暗。再紧凑的课堂,都不忘给孩子们分享资料的时间,因为这一单元就是要学习结合资料读文章,如果全部是老师找的资料那多少有些美中不足,所以这里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王老师很多设计和课堂机智都能体现出,他的心里有学生。
(六)老师分享资料,默读两分钟,抓住关键信息说一说,当时的鲁迅是怎样的,借助资料,发现暗示。
其实,鲁迅当时所处的现实环境和社会背景,在文中是有所暗示的。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环境如此恶劣,为什么还要写这样一个美丽优雅有趣的梦?结合资料,文章的两面呼之欲出,理解变得水到渠成。
(七)看视频短片后学生书写(配乐),音乐结束,放笔。水到渠成的自然。
提笔的瞬间你已经不再是你,而是鲁迅,提笔把所有的他改成我,把鲁迅改成我。此处巧妙的设计,独具匠心,一下子把小练笔和文章主旨紧扣起来,化身鲁迅,最能理解作者。
听一听鲁迅的“心声”(画星号的站起来,老师刚刚久选好了标注上),一个小小的举动,体现了巡视的目的,是真的在看学生的书写。
好的梦境已经完成了,这样的梦境就是先生的希望,也是中国人的希望。整个课堂就像是一场美好的梦,美得不愿意结束。
三、《爱莲说》课例学习
(一)导入:菊花、牡丹的古诗,贴合文章。
文中菊花、牡丹、荷花、的句子,单独拎出来品一品,别有一番风味。
(二)真正要写的是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烘托、衬托、比较、
板书:烘云托月莲花品性
莲的七大品性连线,是非常亮眼的设计。
叶圣陶《荷花》开头写要和花的香味。(文章的联系恰到好处)
莲叶、莲蓬、莲藕、莲子的好处也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写?
生:因为作者想要表达莲花君子的气节,而不是些表面的、肤浅而不够高尚。
(三)连线和君子的比较,有梯度的学习。
爱莲真正爱的是君子美德
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君子美德
板书:独爱莲
(四)不光要说到,还要做到
结合其他文章来了解作者。
(五)周树人、周恩来 的引入为点睛之笔,体现了文化与传承。
板书:
烘云托月,莲花品性独爱莲
借物喻人,君子美德永流传
这两节课,真的是美之所美,美在此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