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芳水 【文字家园】
三公子昨晚问我:“妈咪,你爱我吗?”
我说:“我当然爱你!你是我最爱的人之一。”
三公子又问:“爱到底是什么?”
我沉思良久,不知该如何表达。
我认为“爱”是人类最复杂、最深刻的情感。它可跨越人种、文化、哲学、科学和艺术,有着无数种诠释。
我告诉三公子,关于“爱”我们可以从以下不同维度的理解。
三公子笑得一脸灿烂,问:“到底是什么维度呀?”
我笑着说可以从以下六点去思考:
1、从生物学视角来看,爱是进化的产物——它能催产多巴胺这类化学物质,在大脑中创造依恋和愉悦感,促使人类繁衍、合作和建立纽带。
但这种有关爱解释并不能涵盖它的全部——比如有的人会为大爱而牺牲自我。例如:医生、战士警察、老师和科学家等等。
2、从心理学视角看“爱”——它是主动给予的能力,而非被动接受。
真正的爱包含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爱起源于一个人童年和照顾者的情感联结模式,它能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例如:父母、兄弟姐妹、亲戚和朋友等。
3、从哲学视角来看“爱”——它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它是唯一能让人从个体升华到更高境界的动力。 例如:管理层的仁爱,它会将仁之爱扩展到社会之爱。 还有佛教中的“慈悲”,它则是无条件的爱,超越传统的占有与执着之态。
4. 从文学与艺术的表达来阐释爱——它是李白笔下“相看两不厌”的静默,是梵高星空里旋转的情感漩涡。
艺术中的爱,它虽矛盾而鲜活,但充满着痛苦与救赎。
5. 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爱,它可能体现为: 深夜为你留的一盏灯、争吵后依然选择理解 、 对陌生人苦难的共情 、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 和分别时牵挂思念等。
6. 从科学的角度看看爱——它仍是未解之谜。
例如:为什么爱能激活与痛觉相同的脑区?它或许说明了“爱”它天然包含脆弱性。
还有就是为什么人类会发展出与生存无关的同性之爱、艺术之爱和信仰之爱等等?
三公子说:“太多了!你将它总结成一点,不行吗?”
我苦笑摇了摇头,“一点概全”还真难做到。
终其一生,理解“爱”,它最本质的特点应是“超越性”。
它让人甘愿突破自我界限,与另一生命(或世界)深刻联结,甚至为之付出代价。
诗人里尔克所曾说过:“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一起朝同一个方向看。”
爱到底是什么?你对以上“爱”的哪种解法最有共鸣?
或者,你是否有过在某个瞬间突然就理解了“爱”的真谛?
2025.05.21下午随笔于温哥华
图片来源:随手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