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着极高的期待在听这堂实操课,就晨诵、午读、暮省,我的学校也在象征性地进行着。之所以说是象征性地进行,是因为,晨诵孩子们读的是课文,午读还是课文,班主任限制孩子到阅览室借书,理由是影响学习。所以,我对银河学校的晨诵、午读、暮省是特别好奇的,是如何搞起来,如何坚持下来的。
朱永新也对此做出解释“晨诵”“午读”“暮省”:晨诵秉持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倡导每日清晨用诗歌开启黎明,用声音唤醒文字,丰富当下的生命体验,养成一种晨起阅读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景、思想及音乐感。午读,即是阅读,代表的是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核心内容是阅读属于最适合学生当下的最好书籍。朱永新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学校是如何具体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的呢?
朱校长讲述银河小学“晨诵、午读、暮省”的故事,给了我真实存在和用心的坚持,原来这是一件极美好的事情。
朱校长所倡导的“晨诵、午读、暮省”,这是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他们认为晨诵就是与黎明共舞,让朗诵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午读就是让学生们阅读属于他们自己年龄段的童书;暮省就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用随笔和日记等记录每天的生活,并与老师相互编织。
1、晨诵: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
他们给晨诵取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称:与黎明共舞。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心灵得到唤醒,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的精神,并由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2、午读: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把阅读作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基础,通过推进师生阅读,与伟大的智慧对话,让我们的精神丰富起来,让我们的社会走向崇高,是新教育的梦想。
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教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通过共读,发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改善了无数亲子、师生、家校关系,让大家真正感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共读传统的恢复,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作改良教育的突破口。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又是给予,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不断给予、反复唤醒中,孩子心灵深处那些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的种子,由此得到充分滋养,最终悄然萌芽。
3、暮省:让反思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暮省,指的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随笔和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批注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教师与学生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这就使暮省成为一种日常工作的生活方式。
他们强调坚持,“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银河实验小学告诉教师与学生要学会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我现在每天都家长群发一个绘本故事,让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隔一天发一个歌谣,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唱歌谣,家长把视频发到群里,半年时间里,有的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他们很遗憾不能陪在孩子一起阅读,年轻家长很积极做这件事,也自然有不屑的。让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经历一个故事,共同探讨。让孩子养成反思的习惯,无疑是暮省的重要价值。如果能够让日记伴随自己的人生,如果能够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不断挑战自我、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我现在让三年级的孩子尝试着写读书笔记,同时我也作读书笔记,孩子们看到我的读书笔记,喜欢得不得了,个个对读书笔记跃跃欲试,于是我送了他们本子,郑重在第一页画上画,写是开始时间,做了个小小人仪式。暮鼓晨钟,晨诵暮省,能够给孩子们许多心灵的震撼。
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文艺、体育的课程,而是通过一种整合的生活方式,并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把那些真正对于一个人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让阅读、反思与行动在生活中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存在,让教师与学生能够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