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s杏。
这是我开这个号的第一次发文。想着先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顺便聊聊以后想在这里跟大家聊点啥。
所以,先来说说我,和我的敏感。
01
敏感型人格是近几年才闯入我生活中的一个定义,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被这样形容,也从没想过用这个词来定义自己。
只是一直以来,都被说成是个“内向”的人,很多行为被定义为“自我陶醉”,“别扭”,“不够直率”,从高中起入睡困难(失眠)和舒乐anding就陪伴着我。
我不喜欢交流,对交朋友没兴趣,特别“小性”,别人的一句随口的话(尤其是负面评价)可以记忆很久,小时候的一次“出丑”,可以一直记到现在,仍然无法释怀。
还有,我特别害怕自我介绍时读到自己的名字,因为每当这个时刻,我总是回想起一个恶狠狠的语气在直呼我的名字,这个带着嫌恶的声音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虽然我早已不记得它的始作俑者。
02
其实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同样是“敏感型”体制的朋友有过这种经历,就是身边无论是多爱你的人(父母、朋友、伴侣),他们都会试图去改变你的“敏感”。
我爸从小就不喜欢我的这种“敏感”,他对人生成功的定义很明显是富贵显达,更是无法理解我林黛玉式的“小性”,并将我形容为“孤芳自赏”。或者曾经被亲朋说成是个“冷漠”的人。
他们的这种带有嫌弃情绪的评价,久而久之让我把“高敏感”,或者说“内向”,定义为一种“缺陷”。
“你能不能大大方方的。”
“你能不能开朗一点。”
这都是经常在我成长过程中,不断在耳边回响的声音。
在这里我真的想对那些喜欢“纠正”孩子“内向行为“的家长说,当你在不停的提起这样的建议时,你或许已经下意识地预设了这种“内向”是一件糟糕的、需要改变的错误,而这种预设的存在,就已经足够摧毁很多还无法独立思考的小朋友。
扯远了。
不过,就是这样,我从小感受到的就是,“敏感是不够好”,或者说或者说它能给你带来的最大的有点是“老实憨厚”(大概是因为不会去表达内心的想法,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没有诉求很好摆平的人)。
03
高敏感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创伤,可能就是长期自我否定带来的自卑,以及确实存在的不被理解。
就不被理解这件事吧,我真的感触颇深。
喜欢小众的东西,笑点和别人不同,这些都是轻的。
但观点经常不被理解,这就很尴尬,导致我愈发地讨厌表达,也更加没有了表达的平台(但并非没有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因此我虽敏感,看上去却又迟钝,成了个说话前先笑、说出的话总是不冷不热的老好人。
但内心其实是波涛汹涌。
虽则能敏锐地感受到气氛变化,却因为常常不被理解,而逐渐不再愿意、也不会“不择手段”的改变让自己不适的环境,更全然不会表达不适。
比如冷场之后会极度不舒服,但并不会找话题。
比如能快速感受到别人的不快,却不能拉下脸来去道歉。
想到的让自己看起来冷静的方法,归结起来无外乎就是“沉默”。
或者还有一种原因,由于我的“点”总是和别人不同,所以别人可能感到需要慎重的情况和场合,我反而觉察不到,有些别人觉得是问题的问题,在我这都不是问题,所以更显得十分迟钝,更又在我和外界见建起了更难突破的隔膜。
或许因为害怕犯错,因为讨厌直白,因为期望有一些人能够理解和共情到自己的无奈和恐惧,所以我的举动看起来就是很迟钝,变扭,但心中一直在期待一个“知己者”的到来,期望一种更深层次的“被理解”。
在这里我特别想感谢一位曾经的朋友,虽然我真的完全联系不到他,忘记了他的姓名和样貌(说来只是一个有过几面之缘的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但他对我说的话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
他说:“我觉得你这个人很有意思,那些搞笑明星我觉得没意思,但你,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的。”他说话时的深情,和当时内心受到的鼓舞,我仍然能记得几分。
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人,或许因为他们曾一夕能看到我精神世界的一角,并给了我一些鼓励,让我突然燃起了一些希望。
或许我还能找到能够理解我的人。不必很懂,懂一点,说我一句“很有意思”,对我都是莫大安慰。
04
当然,其中也伴随着一些自我认知上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对自我的“接受”,这对我的意义远超别人的理解,更遑论一个虚无缥缈的“知己”。
其实我也从来没有给自己分过类,是回避型还是依赖型或者焦虑型,因为正正经经的分了类,仿佛我像是要写方子治好这种敏感似的。
我现在明白了它根本不需要治好,它不过就是我的一种状态,这些年我为了”治好它“而带来的过度思考和二次伤害,可能远高于它本身,我需要的,其实是重新看待“敏感”,摒除用“好”“坏”来评价这种性格特质,甚至评价我自身的思维定式。
我不仅接受像喝水一样日常的不理解,也在尝试着接受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事实,接受可能永远也变不成长袖善舞的一个人的事实。
是的,坦率直白也并非我一直以来的生存方式。
明白这些之后,自卑心和不被理解的寂寞更像是外界强加倒我身上的烙印,而非我本身的状态。
接受不善于表达,接受独处,享受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它。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接受“我是个敏感内向的人”,就像接受“我就是不喜欢英语”这个事实一样,我已经接受了我因为接受它而可能带来的功利上的损失,但我仍然很坦然的接受了。
甚好。
最后
如前文,于此提笔正是为了寻找一个倾诉的对象。
或者即使没有这样的对象,这里也可以有个可以“吐槽”和“发弹幕”的地方,来告诉自己“我仍然能勇敢表达”。
同样,也正因为我的敏感,想过的东西很多,但全然没有记录过,总觉得有些罪过。
所以这里,就会成为我日后吐槽和记录心路历程的地方。
谢谢你看到这里,谢谢你愿意认识我。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爱你们,也需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