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坊间有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么说不是没有几分道理的。
最近假期因为祭祖,家里各个小家庭汇聚在一起,小朋友们欢蹦乱跳,其乐融融。
席间两位年龄相仿,已做妈妈的表姐开始探讨亲子教育,没有发言权的我只好默默在一旁听着。
F表姐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4岁,一个6岁的样子。她从小生活在农村,高中之后没再继续读下去,表姐在婶婶长期的棍棒式教育下,倒也把两个孩子出落的干净利落。我十分惊讶她大女儿莹莹的乖巧懂事,想听听表姐的教育心得。
可不想,还是被一句“从小打出来了”总而言之。大女儿莹莹才6岁,会自己吃饭,不吵不闹,还帮着照顾妹妹。这么说虎妈式教育还是有震慑力的,可接下来表姐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扭曲。
莹莹在幼儿园里内向沉默,别的小朋友欺负她,她会不开心抵抗一下子,如果惹不过强势的小朋友,下次受欺负时,就选择隐忍不言。
这种“懂事”的背后是心理问题的隐患,孩子会更缺少自信,勇敢,开朗,乐观等等的品质,又谈何健康快乐成长呢?
2.
有次晚饭过后,和朋友一起去沃尔玛闲逛散步。
走到零食区简直不能自已,跟夺宝似的纷纷投入购物车。
到结账时,目光还是被一旁哭的稀里哗啦,躺在地板上紧紧抱着购物框死死不放的小朋友停留住了,真有我当年的“英勇模样”啊。
每个孩子在年幼无知的时候,都会有任性淘气的一面,有的家长选择不闻不问,简单粗暴的不了了之,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而这位母亲的做法却让我竖起大拇指来。
她不慌不忙,蹲下来,用纸巾擦了擦孩子的眼泪,然后打开钱包,温柔的对儿子说:“小宝,你看,妈妈没有骗你,今天出门着急,钱带得不够了。这样好不好?你在框子里把你最喜欢最需要的宝贝留下来,然后把忍痛舍掉的宝贝乖乖帮理货阿姨放回货架,你可以记下它的位置,妈妈下次带你来带走他们”。
孩子听了以后,立马不哭了,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把购物框里的商品分了类,在妈妈的陪同下把货品放回原位。
过后,小家伙握着小拳头说自己是小男子汉了,可以帮妈妈拿着几件轻点的货品,他们开开心心回家的背影真让人欣慰。
我看过太多在公共场合,大人们对小孩子的任性调皮厉声斥责,却没想过,小孩子的世界也是一片不经污染的纯洁园地,需要用心保护与尊重。
3.
曾看过一则来自泰国的公益广告,讲述的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在菜市场卖菜时,女儿好奇地看着生意红火的豆芽小贩若有所思,她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很畅销呢?”,“因为就一家在卖啊”,“那我们也可以种豆芽去卖么?”,“妈妈微笑看着她回,“我们可以试试”,也许在大多数的中国家长看来,孩子的想法天真,无理取闹,对此漠然,而这位母亲有很精心呵护女儿的好奇心。
当然母女俩的种豆芽经历很艰辛,虽然妈妈不大懂种植知识,但她善于发现,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会愁眉不展,生活本就贫困,可妈妈仍然没有扼杀女儿对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
最终,女儿的“豆芽梦”慢慢萌发,直至饱满丰盈,成为研究界闪闪发光的精英。
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妈妈的谆谆教导,家庭教育就像未萌发的豆芽,需要耐心呵护,才会成长。
4.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没有把对孩子的承诺当作一句戏言,真真正正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话是有担当和分量的。
连公益广告里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诚信之诚,以身作则,不宠溺,不娇纵,会独立,心善良,才能让孩子在阳光下更加茁壮成长。
在《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一系列亲子真人秀节目风生水起的今天,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并不是形同虚设,在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形成时,及时进行积极的引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颗未知的种子,他会成为挺拔的大树,她会成为芬芳的玫瑰,还是成为有毒的罂粟,或过早夭折,都取决于家长们以什么样的教养施肥浇水。